摘要:近日,第四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9月6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文章《沿黄“朋友圈” 形成合作链——第四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侧记》,全文如下:
近日,第四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9月6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文章《沿黄“朋友圈” 形成合作链——第四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侧记》,全文如下:
9月1日上午,呼和浩特迎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第四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这里举办。
绵延843公里的黄河“几”字湾畔,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沿黄九省区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与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齐聚一堂,拿出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的“看家本领”,带着满满诚意与其他省区互相交流。
政企协作
联合打通人才输送链
黄河连接着九省区的生命脉搏,也搭建起人才流通的桥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沿黄九省区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合作链”。
“依托《共同推动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和《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等,各省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紧密合作,高效联动。”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云霞表示,沿黄九省区持续加深人力资源服务协作,有效促进信息共享、平台共建、活动联办。
推进会现场发布了《沿黄九省区2025年度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推动沿黄九省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企业精准引才、人才对口就业提供“风向标”。
“企业对各专业人才有不同需求,我们在北京、上海、呼和浩特等地为人才开放入口,让人才和企业实现‘双向奔赴’。”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总经理刘丽春表示,本次会议为沿黄九省区多家企业交流经验提供平台,并为企业找到引才的精准切口。
人才跨区域流通是沿黄九省区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展现。内蒙古人才控股集团董事长张海刚介绍,“作为全国第五家省级人力资源企业,我们始终创新性开展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目前已经引进了70多名中高级管理人才,为内蒙古特色产业有效输送人才。”
上海闵行高层次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锦荣表示,人力资源服务价值链伴随产业链发展,以产业链聚才为引领,将政策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本次推进会为沿黄九省区创造交流平台,有效推动沿黄九省区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
织链成网
全方位推动集群化发展
截至2024年,山东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2万余家,服务用人单位171万家次;2024年末,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收入规模超2400亿元,促进流动就业超2500万人次……
在沿黄九省区人力资源服务成果展上,这些数字赫然揭示着近年来各省区人力资源服务发展成效。
发展新业态,释放新动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聚集优质资源为牵引,推动集群发展、跨界融合、品牌引领,为做大做强人力资源市场发挥协同作用。
2025年5月,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园被确定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重点联系产业园。
“我们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针对产业园区位规划、品牌建设、硬件提升和招商引资,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为自治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呼和浩特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开发科洪丹彤说。
由省内到省外,由黄河流域到全国范围,沿黄九省区人力资源服务网络将继续铺陈。“我们在本次会议上学习了其他省区的经验做法。以黄河流域发展为主线,各个省区作为关键点,由点成线、织链成网,逐步形成覆盖沿黄、辐射周边、连接国内外的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网络。”山东省人社厅副厅长衣军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共同探索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发展模式。
创新监管
规范筑就行业生命线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直接服务亿万劳动者和广大用人单位,对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此次大会邀请人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沿黄九省区人社厅负责人、人力资源领域专家学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代表和重点用工企业代表参加,共同探索行业发展新路径。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汤涛指出,实现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要在创新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如何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管方法?
洪丹彤向记者介绍呼和浩特市的做法:“我们在市场监管方面陆续推陈出新。比如对全市经营满两年的人力资源机构评出ABCD等级,进行分级分类监管。我们会对C级、D级和不评级的人力资源机构加强监管,定期督导,督促这些企业合法经营。”
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规范有效的市场监管正是稳速度保效能的“安全带”。河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建立跨区域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联动机制,统一监管标准和裁量基准,为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