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翔区马台乡自1998年开始种植甜龙竹,从最初的零星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1.6万亩,年产值超5000万元。勤劳的村民们靠一根根鲜嫩的 甜竹笋 ,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
记者Alex被马台甜笋甜得惊住了!
马台甜笋究竟藏着
怎样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呢?
临翔区马台乡自1998年开始种植甜龙竹,从最初的零星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1.6万亩,年产值超5000万元。勤劳的村民们靠一根根鲜嫩的 甜竹笋 ,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晨曦微露,马台乡唐家村的竹林里便热闹起来。村民们身背竹筐,手拿挖笋工具,穿梭在翠绿的竹林间,动作娴熟地挖掘着新鲜的甜竹笋。随着“咔嚓”一声脆响,一根根鲜嫩的甜竹笋应声而出,带着泥土的芬芳,被整齐地码放在竹筐里。这是唐家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也是村民们最期待的时刻。
唐家村作为马台乡甜竹笋种植的核心区域,拥有1.2万亩的甜竹笋种植面积,占全乡1.6万亩的四分之三。为了进一步提升甜竹笋的品质和产量,2023年,唐家村内的临翔元荣甜竹笋种销专业合作社在专家的指导下,采取规范种植、管护、采收等措施,新建100亩示范种植基地,今年初采,每亩的甜笋产量至少提高了300斤。
合作社社长李有龙介绍:“规范化种植、管护,最大的好处就是下雨或者浇水都集中在笋根上,保水更好,发芽更早、更大,出笋量也更多,产量一提高,收入也就增加了。”
马台乡不仅在种植环节下功夫,还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不断发力。通过建设冷库、甜笋加工厂,以及引进龙头企业,实现了甜竹笋的深加工和品牌化销售。同时,马台乡还积极探索“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甜竹笋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未来,马台乡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注重科技创新,提升甜竹笋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依托澜沧江航道、万亩竹海等自然风光,推出“甜笋宴”等系列节庆文化及娱乐活动体验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甜竹笋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编辑:杨 斌
编审:付天美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