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观丨致敬,抗战老兵!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11:35 1

摘要:80多年前,这些抗战英雄舍生忘死,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为抗战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习近平总书记与抗战老兵亲切握手的温暖画面,不仅彰显着抗战英雄在他心中的重量,更是国家与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牺牲奉献的见证。

渭南日报 记者 任晓彤

9月3日上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开始前,习近平总书记同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

80多年前,这些抗战英雄舍生忘死,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为抗战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习近平总书记与抗战老兵亲切握手的温暖画面,不仅彰显着抗战英雄在他心中的重量,更是国家与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牺牲奉献的见证。

据统计,渭南市登记在册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还有16人健在,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92岁。这些老人不仅是历史的活档案,更是我们了解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教材。

袁庭举:枪林弹雨中的“电话守护神”

“电话线就是战场上的生命线,断了,就得有人顶上去!”回忆起抗战烽火岁月,10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袁庭举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1923年4月,袁庭举出生在江苏邳州一个普通农家。19岁那年,他怀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血,毅然加入了新四军,成为第二师第二十七团的一名通信兵。从此,一个沉甸甸的手摇电话机、一卷电线,成了袁庭举形影不离的“生死搭档”。在炮火纷飞的前线与后方之间,他背着设备,穿梭于山林、田野、壕沟,他的使命就是确保部队通信线路畅通无阻。

“拉电线、运物资、抬担架……子弹在头顶飞,炮弹在身旁炸,这就是我们的日常。”袁庭举回忆,最让他刻骨铭心、至今难忘的是一次战斗前夜,刚刚架设好的电话线转眼间就被敌人破坏。袁庭举和战友们没有丝毫迟疑,迎着敌人扫射的火舌,一头扎进漆黑的山谷抢修,刚返回阵地,线路再度中断。他二话不说,抓起线拐再次冲进弹雨……电流接通的那一刻,部队指令恢复,他因此荣立三等功。

抗战结束后,袁庭举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多场重要战斗。1955年退伍后,他投身陕西铁路建设,直至离休。如今,老人居住在渭南市临渭区,常对身边人说:“看到如今祖国的繁荣强大,我们当年在战场上流血牺牲,一切都值了!”

胡振华:从烽火少年到白衣卫士

“敌人残忍啊,杀害了我两名亲人。”回想起日寇的“扫荡”和“蚕食”暴行,99岁的抗战老兵胡振华眼中瞬间燃起怒火,“敌人在铁路沿线、城镇修筑了炮楼,像虫子一样,一点点啃噬着我们的土地!”

1926年2月,胡振华生于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如今虽已年迈,但聊起那段烽火岁月,他依然记忆犹新。

“进了村子,鬼子就问‘有没有八路’?乡亲们说‘不知道’,那刺刀‘扑哧’就捅了过来。我的干哥,还有我的三叔,都是被他们刺死的!”胡振华的声音带着颤抖,“我要当兵,我要去打鬼子!”怀揣国仇家恨,1941年,15岁的胡振华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因为年龄小又机敏好学,他被选派至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学医。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胡振华以石为凳、以膝代桌,刻苦钻研,仅用一年半就掌握了战伤救护技术。

毕业后,他被分配至晋察冀军区和平医院。他说:“我们是在和死神抢人。”抗战胜利后,胡振华参加了解放张家口、石家庄等战役,最终在渭南公路局医院光荣离休。他常常感慨:“我15岁参加八路军,许多战友都牺牲了,和他们相比,我现在太幸福了!”

潘海路:从流浪孤儿到文艺轻骑兵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92岁的抗战老兵潘海路一拉起二胡,眼神顿时明亮起来。

1933年7月,潘海路出生于上海市。小时候,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铁工厂,家境优渥,日子安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炮火撕碎了上海的繁华与喧嚣。

“日本鬼子进入上海,强占没收了父亲的铁工厂,还到处追捕我父亲。”回想起当年的遭遇,潘海路满腔悲愤:“父亲仓皇逃走,临行前,将我和弟弟托付给年迈的奶奶,母亲跑到乡下,也找不到了,我的家彻底被日本鬼子毁了!”潘海路说,他11岁那年,奶奶去世,父亲失去联系,他成了一名孤儿。第二年,流浪街头的他加入了新四军。因年纪小未上前线,就在连队卫生部照顾伤员。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领导发现他有文艺特长,将他调入文工团。他演战士、唱英雄,成为一名优秀文艺兵,用歌声和表演鼓舞士气。离休后,他常住渭南,经常积极参加社区文艺活动。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阅兵直播开始,潘海路老人情不自禁,高唱国歌。当看到各种新武器、新装备一一亮相时,他激动不已地说:“祝愿我们的军队更加威武雄壮!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除了他们,渭南还有多位抗战亲历者:98岁的抗战老兵马克义,如今常把奖章挂胸前,他说:“参军抗日是一生最大的荣耀。”100岁的抗战老兵李广发,年轻时本来要去当老师,但因日寇来犯,选择了从军报国;96岁的抗战老兵宫凤香,在兵工厂坚持生产炮弹,手指被灼伤炸伤也不下火线……他们的故事不同,却共同镌刻着一个民族的不屈与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老兵,是英雄,是榜样,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当我们坐在老兵的身旁,聆听他们讲述那段烽火岁月故事,个体生命与家国命运在这一刻被具象化。“希望年轻一代能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抗战老兵的共同心声,简单质朴,却重逾千斤。

“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这份崇高的赞誉,不仅源于其在和平年代保卫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的卓越功绩,也来自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来自千千万万抗战老兵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不朽丰碑。

来源:渭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