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爱乐男声合唱团(下称“爱乐男合”)的音乐会舞台上,站在C位的一位团员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他外形俊朗,顶着一头时髦的“奶奶灰”,演出时声情并茂,歌声与表演拨动无数观众的心弦。他,就是被粉丝亲切称为“小灰灰”的爱乐男合男中音声部长——林楚添。
爱乐男声合唱团(前排灰色头发为“小灰灰”林楚添)
文 | 陈茴茴
在爱乐男声合唱团(下称“爱乐男合”)的音乐会舞台上,站在C位的一位团员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他外形俊朗,顶着一头时髦的“奶奶灰”,演出时声情并茂,歌声与表演拨动无数观众的心弦。他,就是被粉丝亲切称为“小灰灰”的爱乐男合男中音声部长——林楚添。
如今,林楚添已成为爱乐男合的一张“名片”。不少观众因喜欢他而开始关注爱乐男合,甚至专程从外地赶来观看演出;也有人涌入合唱团的直播间,只为听他讲解演唱技巧……
就这样,林楚添成了一位以个人IP“出圈”的合唱团员。都说合唱团“只有‘我们’,没有‘我’”,一位团员的走红,会给个人和团体分别带来什么?我们走进“小灰灰”的世界,一探究竟。
无心插柳的走红
聊起成名,林楚添用“无心插柳”来形容。在加入爱乐男合之前,他曾在武警文工团工作十年,发型始终是标准的板寸,更别说染发。来到爱乐男合后,有了“放飞”的机会,他在一次音乐会前决定“时尚”一把,发型师为他染了当时正流行的“奶奶灰”。面对这跳脱的颜色,他心里有些忐忑,但没想到老团长、作曲家徐锡宜看到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笑着说:“这颜色显朝气,以后就这样!”
正是这头“奶奶灰”,让更多观众记住了他:“那个银发小伙子,有特色、会表演!”
其实早在“小灰灰”走红之前,林楚添就尝试过利用自己的播音主持、影视表演和声乐专业背景,拍摄一些视频来展现合唱团的多面形象,但效果一直不温不火。转机出现在2021年底,爱乐男合在北京音乐厅的新年音乐会上,电视台拍摄的一首《思念》意外在网络上火了——视频中多次出现林楚添的镜头,弹幕和评论区陆续有人称呼他“小灰灰”,这个名字逐渐刷屏。
后来,当团员们去外地演出,刚抵达剧场门口,就有观众围过来认出:“这不就是小灰灰吗?能合个影吗?”这时林楚添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出圈”了。
尽管个人IP火了,林楚添始终认为,是爱乐男合给了自己舞台、成就了“小灰灰”。每次与粉丝合影,他都不忘说:“合影没问题,但演出时请大家好好鼓掌,支持我们爱乐男合!”“小灰灰虽属于我个人,但更是团里和观众一起塑造的。”
没有“我们”,何来“我”?
林楚添(左)与爱乐男声合唱团常任指挥孙毅
走红之后,林楚添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以前演出结束,他可以随便换件衣服就出门吃饭,如今则会稍注重仪表,“怕别人因为我说‘爱乐男合的团员怎么这么随意’。”
遇到团里有宣传需求,他总是主动帮忙写文案、录解读、做口播,希望借“小灰灰”的流量带动整个团的关注度和票房。据统计,爱乐男合官方账号的粉丝量从2022年初至今已增长至近60万,其中约20万是由“小灰灰”吸引而来。看到评论里出现“被小灰灰安利来的”“因为小灰灰认识了爱乐男合,喜欢上了整个团”,他就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作为一名资深团员,“只有‘我们’,没有‘我’”始终是林楚添心中的信条。在处理个人IP与合唱团关系时,他坚持一个原则:永远把“我们”放在“我”前面。每次策划视频内容,他都会自问三个问题:“这对团有帮助吗?”“会不会让人只记住我、忘了团?”“是否符合爱乐男合的正能量形象?”只要有一个答案是否定的,就果断放弃。
发视频前,他还会主动与宣发老师、同事商量:“这么拍会不会抢了团队风头?”他常说,一个人站在台上唱不出四声部的和声,而通过“小灰灰”让更多人听到爱乐男合的声音,才是他真正的价值。“小灰灰”就像一扇窗,观众透过它看到合唱团的日常,但真正能留住人的,永远是合唱团优美的音色、整齐的和声与团结的氛围。
个人IP如何助推团队品牌?
当下年轻人大多通过屏幕认识世界,传统的海报、曲目宣传方式,很难吸引他们了解合唱艺术。借助个人IP的势头,林楚添和宣发同事策划了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例如演出前由他拍摄“灰灰探后台”短视频,用专业播音腔介绍排练花絮、曲目亮点;录制系列网课,由他推出精讲第一期,讲授“声乐的舞台表演”等内容,带动课程销量、提升团体知名度。
在林楚添看来,合唱领域的个人IP不同于“造星”,更近似“艺术摆渡人”——用更轻松易懂的方式,降低合唱的欣赏门槛,让这门艺术走向更多人。
爱乐男合常任指挥孙毅对“小灰灰”的走红持支持态度。他说,合唱“只有‘我们’,没有‘我’”的深层意义,在于合唱是一个相互成就、彼此点亮的过程。合唱团的发展遵循“木桶效应”,既需要规范管理,也依赖每个成员能力的提升。在保证整体统一的前提下,林楚添的表演为演出增添了不少观赏性,不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也带动其他团员更好地投入演出中。指挥要做的,是把控好合唱团发展的总方向。
孙毅说,以往大众对合唱团的关注多集中于指挥、艺术指导和作品,而团员的个人知名度对合唱团品牌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事实上,国内一些职业合唱团也走出过不少被观众熟知的团员,甚至有人后来成为知名歌唱家,“我们应该给合唱团员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
世界合唱比赛中国区宣传总监张国锋认为,合唱中“没有‘我’,只有‘我们’”强调的是音色融合、情感共鸣与节奏同步,是高质量合唱的基石。但在媒体环境与审美需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并不需要淹没“我”的光芒,反而应为个人品牌的培育提供土壤,而个人IP的成长又能反哺合唱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爱乐男合的“小灰灰”正是这一循环的典型例证。合唱团通过精心设计的亮相机会为“小灰灰”创造“戏份”,无论是特色独唱片段的穿插还是与观众互动时的个性输出,都让他在“我们”的集体框架下,逐渐形成辨识度鲜明的个人形象。他的个人形象植根于合唱团的整体风格与气质之中——他的音色特点与合唱团的整体声部完美契合,他的舞台风格延续了合唱团的艺术定位,使得“小灰灰”的个人品牌从诞生之初,就与爱乐男声合唱团紧密绑定。因喜爱他而关注爱乐男合的观众,会进一步了解团体的演出、作品与理念,最终转化为合唱团的忠实受众。
正如林楚添所说,个人IP就像合唱团的“一片绿叶”,再出彩也要长在“爱乐男合”这棵大树上;而这棵树,正因有了更多这样的绿叶,才越发茂盛、瞩目,让更多人得见合唱之美。
来源: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