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曼联全队凌晨1点才回到曼彻斯特,早上11点又得上卡灵顿打卡,教练比球员提前4小时到,听起来像拼命,可英超球迷最怕的就是“勤不能补拙”。
曼联全队凌晨1点才回到曼彻斯特,早上11点又得上卡灵顿打卡,教练比球员提前4小时到,听起来像拼命,可英超球迷最怕的就是“勤不能补拙”。
英乙格林斯比身价只有200万欧,曼联光一个奥纳纳就值5000万,结果身价差一百多倍、控球七成、射门28脚,却被拖到11轮点球才输,这比爆冷更像羞辱。
翻过去十年,英超球队被第四级别淘汰只发生过两次:2014年米尔沃尔干掉莱斯特,2020年纽波特挑落沃特福德,但那是足总杯,这是联赛杯,曼联成了第一家在后弗格森时代两次倒在英乙的球队——上一次正是2010年被利兹联踢走。
看细节比看比分更扎心。
曼联下半场连追两球,看似血性,实际全靠对手门将接球脱手送礼和定位球砸头球,运动战依旧打不进去。
官方统计里,曼联禁区内触球次数39次,却只打出4次有效射正,换算成每次触球0.1次射正,比上赛季打英甲的巴恩斯利还低。
库尼亚和舍什科两位夏窗新援赛后差评一片,前者点球直接踢飞,后者整场射门次数是0,连“隐形”都谈不上。
阿莫林赛后排兵布阵被批“看不起足球”,一口气轮换了7人,拉什福德、霍伊伦、利桑德罗干脆没进名单。
轮换本身没错,可中轴线上同时撤掉德容、卡塞米罗、瓦拉内三个能覆盖防线的核心,等于把后场的保险丝全拔了。
更尴尬的是,格林斯比首发里有三名上周还在踢英乙替补的球员,体能、技术全面劣势,就靠死守加反击偷两球。
赛后数据站Squawka做了一个对比:曼联本场抢断成功率仅45%,对手是72%,直接反应出态度问题。
媒体这边火气更大。
BBC把这场球和1978年曼联输给巴斯城称作“双耻辱”,太阳报把阿莫林头像贴在英乙积分榜旁边,配文“他该在哪儿上班?”社交平台上#AmorimOUT三小时冲上英国区热搜,曼联官方推特拉黑了两百多条谩骂。
更糟的是,球迷现场喊下课的声音被转播话筒完整收进去,英足总转播条例规定不能屏蔽脏话,这段音频已经循环在TikTok破千万播放。
卡灵顿基地里的气氛也没好到哪儿去。
早上7点,阿莫林自己拎着文件夹进门,停车场只停了三辆车,一辆体能教练的,一辆队医的,剩下一辆是24小时保安的。
球员11点才陆续到,没人接受采访,马奎尔下车时把连帽衫直接拉到鼻尖,像连夜从派对逃回来。
训练只开放了前15分钟给媒体,镜头里唯一能听见的是体能教练吹哨,没人喊话,也没人开玩笑,安静得过分。
短期怎么办?
曼联三天后就踢伯恩利,联赛再丢分,阿莫林可能撑不到九月份。
俱乐部内部传出的消息是,董事会给阿莫林的底线是“这波主场三连如果拿不到四分就启动换帅”。
可市面上能立刻接手的只有图赫尔和齐达内,前者明确表示“赛季中途不救火”,后者还在等法国国家队。
也就是说,阿莫林得自己把船往回开,但手里的桨——一群心态崩盘的球员——能不能握住还是问题。
再看远一点,曼联过去三个夏窗转会费净支出达4.2亿镑,几乎等于曼城同期。
可一线队平均年龄从26岁涨到28岁,反而更老。
与此同时,U21梯队连续五年没给一线队输送稳定轮换,自家孩子要么租到英甲蹉跎,要么像加纳乔这样突然拔苗助长。
高层现在面临一个尴尬:要不要冬窗再掏钱?
还是干脆推倒青训重建?
不掏钱怕球迷翻脸,再掏又怕砸手里。
说到底,这场被英乙淘汰的痛,不只是比分,是让所有问题在同一个夜晚摊在灯光下。
教练的傲慢、球员的涣散、管理层的短视,像三块裂开的玻璃,谁先碎到底,整个窗户就一起掉。
球迷现在最怕的不是输,而是不知道还会怎么输。
来源:悬崖顶观景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