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口晒谷场一溜摆着四把旧竹椅,今天坐着三个人,明天就空了——因为王婶昨晚又追着媳妇问“炖汤先放姜还是先放盐”,儿子连夜带着老婆孩子搬镇上去了。
村口晒谷场一溜摆着四把旧竹椅,今天坐着三个人,明天就空了——因为王婶昨晚又追着媳妇问“炖汤先放姜还是先放盐”,儿子连夜带着老婆孩子搬镇上去了。
老人之间的孤独比拼年轻人还激烈,可输得惨的往往不是没钱的,是把四样东西慢慢扔掉的人。
先说那把“别越界”的尺。
王婶拿它当擀面杖,恨不得把儿子的存折擀薄。
结果儿子连村口小卖部都不回来打酱油,彻底物理隔离,比拉黑微信群还干脆。
村里红白喜事,她举着刚蒸好的包子找人分,没人敢接——怕被顺带咬一口家事。
边界感这东西,像老式窗纸,破一次,风就灌满屋。
隔壁李叔倒不插手别人,却专给自己挖坑。
买保健品像集邮票,一箱葡萄籽能换两箱蛋白粉,堆得堂屋像小仓库。
钱花了,血糖照升,最后还得爬墙偷邻居柿子解馋,摔得四脚朝天。
村医说:那不是身体缺营养,是脑子缺根弦。
张姨的毛病是嘴太快。
谁家媳妇晚回家十分钟,她能编成电视剧,连男主角的西装扣子都能描述出来。
谣言绕村子三圈,她家WiFi却断了半年——没人愿意告诉她密码。
人老了,最值钱的居然是“闭麦”两个字,可惜张姨总当耳旁风。
最难受的是赵大爷。
六十八岁的人,每天起床先叹气三声,像是跟太阳收利息。
儿女说带他旅游,他摇头:走不动。
让他打麻将,他说眼花。
最后把老伙计也熬散了,一个人坐在门口看麻雀吵架,硬把自己活成了一部默片。
人一旦认了“我不行”,连影子都懒得跟着你。
对照组是张家阿公。
手机付款用得比我还溜,村里小广播里一喊“志愿者发艾草”,他第一个报名,顺手把艾草绑成爱心桃形,发到群里惹一片老太太夸。
他不拦子女去深圳,也不拿退休金去买“包治百病”的能量垫。
早上舞剑,中午种菜,晚上写打油诗。
别人问他咋没烦恼,他笑:烦恼也挑食,我不喂它。
说白了,老年生活好不好,和钱有关系,但也没那么大关系。
最怕自己先把尊重、判断、善良、心气这四张底牌一张张撕掉,最后空着手坐冷板凳。
村里的事,城里有回声——你家有没有同款“王婶李叔张姨赵大爷”?
来源:幽默熊猫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