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死磕,黄土高原从绝望到新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21:41 1

摘要:横跨七省的黄土高原,曾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蓝田人、丁村人的遗迹见证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时期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千年垦伐让植被荡然无存,风沙肆虐形成厚厚黄土层。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每到雨季便有数亿吨泥沙涌入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成"地上河",决口改道频发。植

黄土高原,这片承载着中华文明起源的土地,曾几何时被联合国断言生态无望。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森林覆盖率仅6.1%,千沟万壑的地貌诉说着水土流失的伤痛。

七十载春秋,中国人用双手改写命运,让这片"绝望之地"重焕生机。

横跨七省的黄土高原,曾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蓝田人、丁村人的遗迹见证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时期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千年垦伐让植被荡然无存,风沙肆虐形成厚厚黄土层。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每到雨季便有数亿吨泥沙涌入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成"地上河",决口改道频发。植被减少如同大地失去"海绵",地下水补给不足,工农业用水告急。春秋沙尘漫天,居民出行需厚口罩防护,不少地方连温饱都成问题。

面对联合国"无药可救"的论断,中国人偏要逆天改命。五十年代,延安百姓用镢头刨出层层梯田,山西吕梁筑坝淤地造就良田。八十年代科学治理提速,甘肃定西梯田水利让土豆小麦增产,榆林毛乌素沙地边缘种起沙棘柠条,形成防风林带。新世纪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宁夏固原坡耕地变牧场,牛羊成群。如今遥感技术监测植被,大数据优化种植方案,无人机播撒树种省时省力。

七十年奋斗结出硕果。林草植被覆盖率从1999年31.6%跃升至67%,水土流失保持率由1990年41.49%提高到63.44%。绝迹野生动物重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早熟马铃薯与玉米轮作实现"一年两熟",农民腰包渐鼓。黄土高原从黄到绿的蜕变,印证了"人定胜天"的古老智慧,为世界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沟边采花的行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