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动现场,最热闹的区域是跳蚤市场,来自周边街乡的40余名中小学生“小摊主”在家长的陪伴下,将家中的旧书刊、文具、毛绒玩具等带到现场置换、售卖,让旧物找到新主人。
举办社区旧物市集
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
动手“变废为宝”制作手工艺品
......
各区举办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引导居民积极参与
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朝阳区
朝阳区城市管理委联合麦子店、三里屯、左家庄、太阳宫等街乡举办“旧物乐交换 减量齐参与”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最热闹的区域是跳蚤市场,来自周边街乡的40余名中小学生“小摊主”在家长的陪伴下,将家中的旧书刊、文具、毛绒玩具等带到现场置换、售卖,让旧物找到新主人。
“变废为宝”展示台前,外卖餐盒“华丽变身”衣物、飞盘、文具。“厨余魔法”实验室展示果皮菜叶变身环保酵素。在“能量骑行”体验区,大人孩子争相体验发电自行车。“分类达人”挑战赛让孩子们在答题中巩固分类知识。
此外,在爱回收展示区旁,居民亲手操作体验智能设备,便捷投递可回收物,还能现场称重兑换现金,感受科技助力下垃圾分类的便民惠民。
海淀区
海淀区在八里庄街道304医院社区恩济庄57号院、中关村街道中关村943小区,举办“厨余分一分 生活美十分”垃圾分类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在304医院社区恩济庄57号院现场,讲师结合居民日常场景,用生动案例讲解“低碳减量小窍门”,从买菜少用塑料袋到家庭厨余垃圾收纳,细致分析低碳生活细节;通过图片与视频,直观展示厨余垃圾经专业处理“变身”有机肥料的全过程。活动还设置互动问答环节,10道垃圾分类“考题”直击易混淆点,帮居民巩固所学。
在中关村街道中关村943小区现场,趣味接龙游戏深受欢迎。从报出场景到联想物品,再到垃圾品类判断,居民们反应迅速、接龙不断。
丰台区
在“环保‘帽’出彩”环节,孩子们领取空白草帽、环保颜料和画笔,变身“小小设计师”。他们专注构思,大胆调色,在帽檐上描绘出蔚蓝的地球与葱郁的森林,用醒目的色彩写下“垃圾分类”“爱护环境”等语句,将环保倡议融入手工创作。
石景山区
石景山区多所学校将环保理念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同学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更是文明的主动传播者和实践者。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学生利用假期投身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积极参与桶前值守及社区清洁,协助居民准确分类、讲解分类标准,更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北京市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分校组织学生假期在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公益活动。同学们通过桶前值守、知识宣讲和社区清洁等,在实践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积极培养学生成为“环保小使者”,鼓励学生长期投身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同学们在校内创作并运用“环保宝典”相互指导准确分类,在社区主动帮助居民辨识垃圾类别。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在暑期化身“分类小卫士”,通过桶前值守等方式服务社区。他们耐心讲解分类知识,引导居民正确投放,用实际行动传播绿色理念,以“小手拉大手”有效带动家庭参与。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第四小学开展垃圾分类暑期实践活动。学生经培训后,担任社区“环保宣传员”,通过张贴海报、发放手册等方式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学生踊跃投入暑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参与桶站值守、巡查捡拾及手绘宣传。有的同学志愿服务超过50小时,还有的同学坚持每日桶站值守,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通州区
通州区新华街道如意社区党总支部通过“知识宣讲+手工实践”形式,开展了垃圾分类环保纽扣画手工活动。
现场,党员志愿者带头开设“垃圾分类微课堂”,结合图文展板与生活实例,深入解读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核心内容,重点强调党员在践行垃圾分类中的示范责任。
通过“你问我答”“分类挑战赛”等互动环节,大家巩固分类知识。在纽扣画制作环节,专业手工老师现场指导大家使用废弃纽扣、画板、胶水等材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美术作品。
玉桥街道团工委暑期组织青少年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活动。青少年志愿者身穿志愿者服装,佩戴工作标识,准时出现在社区的各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在值守过程中,志愿者们积极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昌平区
昌平区城南街道郝庄家园西区社区在小广场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废旧单车焕新颜”主题活动。
社区垃圾分类达人田阿姨结合自身经验,向大家分享实用的“家庭分类妙招”。从厨房、客厅、卧室到卫生间,她结合不同生活场景,详细讲解如何高效准确开展垃圾分类。
工作人员组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桶”互动游戏,通过投放“垃圾卡片”,使居民掌握化妆品瓶、中药渣、过期药品等易混淆投放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活动还设立废旧自行车回收区域,共回收废旧自行车7辆。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