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老南京习俗一一西街粮行买中熟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0:13 1

摘要:小时候听老人韶叨过一一到了白露时,天气才凉快,白露身不露。小时候我住在中华门东马道街,这是一个城南大院。过去,每到白露节气,有郊区亲戚的邻居们,就有了吃新粮的机会,郊区人入进城常常会会背一袋新米来。

白露节气老南京习俗(发表在金晚陵报)

白露节后出南门

西街粮行买中熟米

口 万祥牛

小时候听老人韶叨过一一到了白露时,天气才凉快,白露身不露。小时候我住在中华门东马道街,这是一个城南大院。过去,每到白露节气,有郊区亲戚的邻居们,就有了吃新粮的机会,郊区人入进城常常会会背一袋新米来。

郊区没有亲友的邻居想吃新米,往往要走带南门(中华门)外的西街自由市场购买,自由市场有个小粮行,因为当时的“议价米”(也称黑市米)新米价格贵,一般也就买几斤来家“尝尝新”,也算对白露这个节气有个交待了。不过,那时这个季节买的“新米”并非大米,而是一种早稻品种,米粒长而细小,还掺杂着一些红色米粒。老南京称其为“中熟米”,南郊农(包括雨花台区人)称其为“黄稻”,和现在卖的“早籼米”蛮相似的,但米粒比“早籼米”短小。

老早,有江宁郊区亲友的人家,一到白露节气,天变凉快后,亲戚进城时就会背一袋中熟米送给大院人家。

​那昝子,粮食作物原生态种植,根据水稻播种或栽插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南京南郊的水稻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一般处暑前就可收割早稻了,有郊农将自留地收获的中熟米省吃俭用,抓紧晾晒,碾出新米,用稻箩挑到西街卖,换点钱回去买灯油洋火用。

由于上市匆忙,所以米里往往含有一定水分,但吃起来也很软和。“中熟米”的口感比大米较推板一些,每斤的价钱比大米便宜二三分钱,但是计划年代的黑市米比凭票券供应的平价米贵一倍以上。当时的人们图实惠,“中熟米”价贱,但出饭率比大米高些。那昝子,城里粮站卖的米是陈米,“新米”新鲜当然好吃得一沓带一抹, 很多老南京人都喜欢吃“新中熟米”,记得放开肚子吃,不用任何菜能吃,成人每人能吃1斤多,那昝人得计划吃粮,也没有什么副食品,天天挨饿,肚中没油水。

记得那昝的我们城南大杂院里,左右邻舍们,有的人家率先吃上新米饭,往往会送给大院里每户一小碗。接下来,有的人家嘴馋了,就要到南门外买新米“尝新”,秋日尝新米,给入秋生活增添了乐趣。

来源:生活晨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