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那会儿,他才刚两三岁前后,就能背出一堆古诗词,光是看着他那认字的样子
【我跟你说,这孩子真是个神奇的存在】
提起王恒屹这个名字
很多人一听就会想起几年前那个在央视里晃得挺出彩的小男孩
记得那会儿,他才刚两三岁前后,就能背出一堆古诗词,光是看着他那认字的样子
真是让大人都觉得脸都红了
说起来,他出生在山东青岛,2013年那会儿一出生,谁都没想到,这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居然会既然识字和诗词储备量大得离谱
家里其实挺普通的,父母都是普通上班族,爷爷奶奶帮着带着,家里没有啥蛮的资源
但就是蛮注重文化的熏陶
家里怎么培养出这么个神童
真的是个“兴趣导向” 其实,他小时候的成长
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没打算逼他成为“神童”,只不过是顺着他的兴趣点来培养
讲真的,我之前听我朋友说,他小时候蛮喜欢认字
两岁多点,他就开始认卡片上的字了,他奶奶教他认字
家里人发现他记忆蛮好,就会给他看各种书,从最基础的三字经,到后来唐诗宋词
你说不用死记硬背,奶奶还会用讲故事的方式带他学习,比如讲月亮的诗,就带他出去看天上的月亮
到三岁那年,他已经认得差不多三千个汉字
还能背诵超过一百首诗词了
这在同龄的小朋友中,绝对是少见的存在,但家里人也没怎么大肆宣传,只是觉得孩子挺聪明的
其实我觉得,这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比那种死板的填鸭强多了,我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喜欢什么就鼓励他
【天赋+环境,造就了“诗词神童”】
你还记得他第一次上电视的事
2017年,那时候他才三岁
第一次参加央视的《了不起的孩子》
他在台上认字、背诗,表现得蛮稳,像个小大人似的
节目一播出来,网上那叫一个热闹,有人说他是天才
我那会儿还专门找视频看,真的是一看就知道他底子厚
然后呢一年,他又上了《挑战不可能》四岁时,诗词储备已经破五百首,节目里还完成各种考验
撒贝宁都夸他聪明得不得了
那时候,神童的标签彻底贴在他身上了
你知道,他那会儿表现得多厉害吗
不只是背诗,连答题速度都快得飞起
其实我觉得,这孩子能坚持到这会儿,真是既然家里对他没有太多的压力,父母也没让他去走“神童”这条路
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
你知道这个节目的火爆程度
我那时候天天追,结果他一出场
那会儿他对阵的都是大人,比赛还挺激烈的,但他一路打到决赛,答题越来越溜
磨叽到最后还拿了总冠军
那场比赛我记得蛮清楚,他答题的时候蛮专注,根本没有紧张
拿到奖杯的那一刻,全场都在鼓掌,我都觉得他像个小大人似的
有些人担心他不会像仲永那样,早慧晚衰
家里人看在眼里,也挺担心的,所以就决定让他低调点
不再频繁出这会儿公众面前
【平凡的童年,纯粹的成长】
冠军之后
他的生活其实变得更普通了
2021年,他上小学一年级了,像别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给他特殊照顾,父母工作都挺忙的,奶奶也还是坚持教他学习
成绩范围,语文肯定蛮厉害,毕竟底子好,但其他科目也都还行
有时候我在想,这样的孩子,要是真的没有家庭的引导
可能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他平时也挺热衷各种校园活动的,参加比赛、运动什么的都挺积极
记得去年,他还去了《经典咏流传》的第四季,唱了点诗词相关的歌
后来曝光就少了,好像他也没刻意去炫耀自己
到了2022年,他八岁
又回到《中国诗词大会》还现场挑战飞花令
你知道他那场表现有多溜
一敌百,答题速度超快,答得很流畅
那次他估计诗词储备过千首了,答题时不紧张
讲真的,家里人还是觉得让他保持生活的平常心最好,没让他跳级,也没让他去蛮的班
还是在青岛的普通小学念书
周末就踢踢球、玩玩游戏,跟弟弟闹腾
这也是我觉得挺好的地方——他没有被过度宠溺,反而是在平凡中成长
快到2024年了,他十岁了
你猜他还写了春联,挺有趣的,字迹还挺工整的
诗词储备也突破了1400首
即使他自己从不炫耀,但我知道,他的兴趣还在
不是那种只会追求名利的孩子
【环境和家庭,才是他最大的保护伞】
其实
他的成长和很多“神童”都不一样
讲真的,他家管得蛮严,父母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靠这些“天赋”出名
主要是想让他开心、健康成长
爷爷奶奶也不是那种逼着他学习的,而是更注重兴趣培养
你想,他到这会儿还喜欢诗词,没有被家长的压力和社会的盼着打败
我跟你说,他的家庭其实 background还算不错,青岛中等偏上的家庭,父母都有一定学历
但也不是啥有背景的那种
出生后,奶奶就帮着带他,两个老人家都蛮喜欢诗词
经常一边喝茶一边研究诗句
奶奶还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教他认字,不枯燥
他不光喜欢诗,还对音乐很敏感
听歌猜热身、猜歌名这些都挺有天赋
讲真的,家人一直都很尊重他的兴趣,从不强迫
让他自己慢慢走自己的路
即使他成名了,也没有让他去参加蛮多的节目
反而让他回归普通校园生活
这样一来,他就能跟一帮普通的小伙伴玩闹、踢球
【我觉得,他的经历能帮咱们很多人反思】
说实话
社会上对神童的看法挺复杂
有人觉得早慧的孩子以后会平平淡淡,有的人又害怕早慧会早衰
其实,像王恒屹这样,家里管得好、环境好的孩子,能保持兴趣,走得长远
我觉得,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环境真的超级重要
不能只盯着“天赋”,更要关注培养背后的那份耐心和爱
我还记得有次跟朋友聊起他,他说:“这孩子挺幸运的,家庭没逼着他走那条神童的路
反而是陪他走兴趣、陪他成长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咱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未来
只要能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慢慢走下去
就像这个王恒屹,他用自己的方式
诠释了什么叫“慢慢来才是真的快”
也应该学学他那份淡然和坚持
在这个信息爆炸、焦虑满天飞的时代,真正让孩子快乐成长,用兴趣引路
未来可期,咱们也要相信,走自己喜欢的路
来源:育儿跟我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