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为啥不用朱婷?陈忠和:朱婷这种运动员、100年才能出一个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3 22:09 1

摘要:输给世界第14的法国,中国女排创15年最差战绩,球迷最慌的却是:朱婷到底去哪儿了?

输给世界第14的法国,中国女排创15年最差战绩,球迷最慌的却是:朱婷到底去哪儿了?

比赛刚结束,热搜就炸了。

弹幕里刷得最多的不是“战术失误”,而是“把朱婷叫回来”。

可赵勇在发布会上只淡淡一句:“我们要为2028做准备。”一句话,把四年后的赌注押在了眼前这群平均年龄22岁的姑娘身上。

回看数据,更扎心。

打法国那场,中国队进攻成功率只有37%,比对手低了整整11个百分点。

关键分上,年轻主攻庄宇珊连续三次被拦,镜头切到她,眼圈已经发红。

不是不努力,是身体和经验都差了一截——她1米86,对面副攻1米96,臂展差出一截,扣球线路早被算死。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朱婷的好。

她在意甲刚打完半决赛,扣球成功率52%,拦网局均0.8分,两项都是全队第一。

更难得的是,她的一传到位率稳在55%,比国家队现在的四轮一传还高。

说白了,她一个人能顶半套攻防体系。

可赵勇的算盘也打得响:朱婷今年31,打到洛杉矶就34了。

女排运动员的膝盖、肩、腰,哪一样不是定时炸弹?

2016年里约夺冠后,朱婷手腕里至今留着钢板,每次发力都疼。

教练组怕的,是再出现“打封闭上场”的悲剧。

但问题卡在“怎么过渡”。

隔壁意大利队去年把33岁的埃格努摁在替补,结果新人顶不住,欧锦赛直接八强出局。

老帅贝拉斯科赶紧把埃格努请回来,今年就拿了世联赛冠军。

意大利排协主席的原话:“天才不是用来省着用的,是用来赢球的。”

其实排协内部也吵过。

有教练组提出折中方案:世锦赛带朱婷,但每场只打关键分,既保成绩又练新人。

被赵勇否了——他担心“关键分”会上瘾,新人永远长不大。

于是名单公布那天,朱婷的名字第一次从三大赛缺席。

现在回头看,这步棋赌输了。

输给法国后,全队回酒店,走廊里静得吓人。

有工作人员听见两个替补主攻在楼梯间小声说:“如果婷姐在,我们至少不会被追发崩溃。”这句话,可能比任何技术统计都沉重。

接下来怎么办?

排协下周要开复盘会,据说议题里有一条:“是否启动老将回归计划”。

消息一出,球迷投票里83%支持朱婷回来。

但真召回,还得过三道关:她的伤病报告、意甲赛程冲突、以及最关键的——她本人意愿。

朱婷上次直播被问到国家队,只回了句“听安排”。

熟悉她的人说,这姑娘倔得很,如果队伍需要,她可能连夜飞回来;但如果教练组还坚持“纯新人路线”,她也不会主动开口。

毕竟,谁都不想成为阻碍年轻人成长的“罪人”。

说到底,中国女排现在卡在“要成绩”和“要未来”的夹缝里。

用朱婷,可能赢在当下,但2028年怎么办?

不用她,现在就要交学费,而且学费贵得吓人——赞助商开始撤广告,青少年报名排球班的数量,据说比上个月少了17%。

也许答案不在“用不用”,而在“怎么用”。

让朱婷回来,每场打20分钟,像当年郎平带冯坤那样,手把手教新人怎么读对手拦网;或者干脆请她当助理教练,坐在替补席吼两嗓子,都比现在干着急强。

毕竟,百年一遇的天才,不该只活在回忆里。

来源:球探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