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夜幕降临运河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武林夜市迎来一天中最喧闹的时刻。这个日均客流量达6万—8万人次的夜市不仅飘散着天南地北的美食香气,更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创业梦想与文化情怀。近日,武林夜市荣获“2024浙江年度游客必打卡夜市”称号,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
当夜幕降临运河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武林夜市迎来一天中最喧闹的时刻。这个日均客流量达6万—8万人次的夜市不仅飘散着天南地北的美食香气,更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创业梦想与文化情怀。近日,武林夜市荣获“2024浙江年度游客必打卡夜市”称号,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夜间经济板块的一个生动注脚。
特色小吃出圈 “共富合伙人”机制稳发展
武林夜市内一家特色饮品摊位前经常排起长队。“开业3年,有一位顾客已经下单68次,还有顾客专门赶来夜市,就为买一杯鲜榨仙人掌汁。”摊主曾女士笑着说,这款风味独特的饮料销量占整个摊位的85%以上,平均每周末卖出200杯。
夜市璀璨灯火与熙攘人流的背后,是一套完善的创业扶持体系在稳步运行。“三四年前,我根本不敢想象自己会走上创业这条路。”武林夜市“青年小店主理人”郭素华的泰式奶茶摊人气颇旺,她一边忙着手头的活计,一边感慨,“这份事业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踏实感。”
“管理方非常贴心,很多事情都替我们想好了、做好了。无论是雨天协助搭棚,还是日常运营支持,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郭素华介绍,“武林夜市还针对大学生推出优惠政策,减免摊位费,仅从营业额中抽取一定分成。未来打算扩大摊位,在这里扎根做下去。”
武林夜市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连忠介绍,目前夜市内像郭素华这样享受租金减免政策的“青年主理人”已达百名。通过推行“共富合伙人”机制,夜市不以租金为盈利点,而是通过收益分成降低创业门槛,真正为年轻人提供成长平台,“不仅如此,我们还定期组织经营培训等活动,助力青年人稳健起步和持续发展。”
多元协同共治 文旅融合构建新生态
武林夜市的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全力保障以及管理委员会的精心规划密不可分。
“我们持续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对餐饮及食品经营户开展定期监督抽检,筑牢食安防线。在消费服务层面,专门设立消费维权联络站,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拱墅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机制,为夜市提供全周期服务与保障。
同时,作为全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首个去中心化政务服务产品,“一键和解”于武林夜市率先落地。“外地游客如发生消费纠纷,可随时随地‘一键’联系商家协商解决;若协商未果,还可转入线下调解,真正实现‘离店无忧、离杭无虑’。”拱墅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街区已有220家商户接入“一键和解”平台。
不仅如此,拱墅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属地街道集成打造“监管一件事”综合治理场景,推行“一次检查、全面体检”模式,建立“绿色通道”,为夜市商户提供证照办理、食品安全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显著降低商户合规成本,全面提升运营效率与体验。
管理委员会则积极推进武林夜市“一摊一景”建设,着力实现摊位形态多元化、场景化,每个摊位都拥有独特视觉语言和经营特色,构成了夜市中别具一格的风景线。叶连忠表示,“夜市围绕‘轻食颜值、陈列颜值、产品颜值’三大方向实施定向招商和业态优化,全面推行无油烟经营,树立浙江省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武林夜市以美食为媒介,以文化为底色,以共富为机制,正助力更多创业者扎根杭州、实现价值。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林夜市已发展成为一处兼具市井烟火气与人文底蕴的夜间经济集聚区,成为传播杭州文化的重要窗口。“我们组建了工匠队伍,既邀请他们进驻夜市,也组织其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文化宣讲,持续为夜市注入文化活力。”叶连忠说,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夜市的吸引力和独特性,持续吸引大规模人流量,逐步形成以夜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区域消费的良性发展格局。
(张恒金)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