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编瘦身”,开发区就该这么改 | 山水洲城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15:12 1

摘要:近日,郴州党建网上一篇《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 助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尤其是“全市开发区编制数由815名精简到680名,精简了16.6%”“全市开发区共减少处级领导职数3名、科级领导职数45名”等举措,备受好评。

近日,郴州党建网上一篇《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 助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尤其是“全市开发区编制数由815名精简到680名,精简了16.6%”“全市开发区共减少处级领导职数3名、科级领导职数45名”等举措,备受好评。

其实,郴州的开发区改革并非孤例,在减少编制和领导职数之外还有很多亮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提出:“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湖南省开发区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就开发区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与属地行政区职责关系尚未理顺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开发区改革,目的是明确主责、回归主业。

“你所在的城市有几个区?你住哪个区?”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一些城市却能把人绕晕,原因就是开发区与行政区“傻傻分不清楚”。老百姓的户口本、身份证上写的是行政区,实际生活中打交道的却是开发区。

这类开发区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承担教育等大量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二是托管、代管行政区的街道(乡镇)、村(社区)。乍看和正式行政区别无二致,普通人难以分辨。

开发区、行政区的区别日渐模糊、概念难以区分,这不仅有机构设置的叠床架屋之嫌,也有群众办事时推诿扯皮之虞——对于那些被托管、代管区域,行政区真的就能当“甩手掌柜”吗?本应是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主引擎的开发区,却“大包大揽”各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还剩多少精力用于发展经济?

改革,就是要桥归桥、路归路,理顺开发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做到“轻装上阵”。开发区就应当坚持经济功能定位,特别是回归发展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业,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移交托管、代管区域。

开发区改革,目的是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郴州开发区编制数减少,固然有“瘦身健体”的影响,减少了职能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但大家更关心的还是背后的象征意义——打破“铁饭碗”。

传统上,很多地方的开发区管委会属于事业单位。2014年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其目的就是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促进提升服务质量。近年的开发区改革,“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仍是重点。《湖南省开发区条例》就提出了“公司化运作、政府化服务”的开发区管理模式,和末位淘汰等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

当然,改革并不是要把开发区工作人员“打入另册”。事实上,开发区是培养经济型管理人才的主阵地。一方面,改革可以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的绩效薪酬制度;另一方面,改革支持开发区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依照有关规定有序流动。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改革,就是要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无论是打破“铁饭碗”,还是绩效薪酬改革、畅通交流通道,目的都是通过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激发开发区运行活力。

总之,改革就是要让专业的队伍去打最硬的仗。开发区的这次“瘦身”,不是为了变小,而是为了更强;不是为了守成,而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冲锋。

“轻装上阵”,方能决胜千里。

记者/尹玮

编辑/刘丹 校读/肖应林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本文来自【山水洲城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