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9日上午,记者如约赶到宁波市鄞州横溪金健运动器材厂,看到一位身材瘦弱的长者正俯身擦拭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式机床。
陈福忠正在擦拭机床。
9月9日上午,记者如约赶到宁波市鄞州横溪金健运动器材厂,看到一位身材瘦弱的长者正俯身擦拭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式机床。
这位长者叫陈福忠,63岁,不仅是企业的掌舵人,更是一位带着乡土情怀的农民企业家。
在他身后,一座3000平方米的工业博物馆里,300多台老式机床铺满视野,或立在墙角,或靠在窗边,仿佛在诉说过往的生产故事。
杭州机床厂生产的平面磨床。
这份对工业的执着,早在他童年时期便已生根发芽。
陈福忠的母亲当年是生产队的标兵,不仅种田是一把好手,家里的桌椅、农具坏了,也能自己修复。母亲极强的动手能力,成了陈福忠童年最生动的“教材”,让他从小就跟着模仿学习。
陈福忠的父亲酷爱读书,家中藏书满墙。耳濡目染间,浓郁的书香氛围为陈福忠日后的创业与坚守筑牢了认知根基。
华东工业部生产的万能工具磨床。
陈福忠的人生轨迹,与改革开放后的宁波制造业发展脉络紧密相连。
1979年,陈福忠步入社会,先随父亲在村里打杂,后又拜师学习木工与油漆工。因木工对体力要求较高,他最终选择了油漆工。
在从事油漆工作的四年间,陈福忠潜心钻研,技艺日渐精湛,很快便声名远播,天童寺牌坊、宁波二中校舍等建筑上,都留有他的粉刷痕迹。
1986年,得知国家允许个人开办工厂的消息时,他毅然放下漆刷,靠着向亲戚借来的1000元,开启了五金厂的创业之旅。
为了拉到业务,他跑遍上海、杭州、南昌,最终在南昌铁路局的一家门球器材厂发现了商机。
当时,该厂老板正为零部件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而犯愁。陈福忠当即表态:“这样的螺丝我们能做!宁波产业链分工细,加工方案更优,完全能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重庆机床厂生产的齿轮铣床。
凭借这份底气,他“包”下该厂的业务,开启了与门球器材行业四十年的缘分。
同年,回到宁波后,他租了两间低矮的小平房,从一人单打独斗做起,一步步将生意做大,直到如今拥有6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他的门球生意越做越红火,国内外客户纷至沓来。
在生意逐步扩大的20多年里,他很少休息,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活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德国铣床。
2014年,因身体不适,他一度病倒;而这段难得的休息时光,也让他有了新目标——打造一个工业博物馆。
从那时起,陈福忠开始用脚步丈量世界,一心为博物馆搜集藏品,恨不得把一天“掰”成几天用。
“民国初期的中大型皮带机床”“英国进口机床”“万能工具铣床”……他跑遍沈阳、天津、上海、南京等老工业基地,甚至远赴德国,目标只有一个——买机床。
十多年来,他不仅收藏各式机床300多台,还淘来上千册工业书籍、杂志、报刊,上千件模具以及上万张与工业相关的老照片。
德国海德堡印刷机。
最让他难忘的,是寻找德国海德堡印刷机的经历。这种曾用于印制报纸的名牌机器,随着激光扫描等现代技术普及,早已难觅踪迹。
他跑遍上海的出版社、印刷厂,都失望而归。不死心的他托客户朋友辗转打听,整整找了三年,终于在嘉兴乡下一家小印刷厂找到了它。当看到那台布满岁月痕迹的机器时,这位见惯大风大浪的企业家,眼眶瞬间湿润。
如今,这台海德堡印刷机,成了镇馆之宝。
收集藏品的过程中,诸如此类的惊喜不断。
此前,宁波一家废品收购站老板给他打电话,说收到两台旧机床。他闻讯火速赶去,当即花2万元买下了这堆看着毫不起眼的“废铜烂铁”。
待仔细擦拭后才发现,这两台竟是1951年产自欧洲的老式机床。“这些机器历经风霜,换过无数主人,却像一直在等我一样……”陈福忠回忆道。
工业相关书籍。
采访当天,陈福忠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握着的保温杯漆皮斑驳掉色,就连午餐也只是简单的米馒头——对自己向来“抠门”的他,这些年在博物馆藏品上却格外“大方”,单是“淘”机床就已花费超1000万元。
操劳半生的陈福忠,身体早已不复往日硬朗,而子女们都已拥有稳定的工作,本可卸下肩头重担、安享晚年,可他为何偏要在迟暮之年,倾其所有去折腾这样一座工业博物馆?
“工业让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陈福忠坦言,企业的做大做强,得益于工业技术的赋能。
在门球器材行业深耕的日子里,他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依托宁波成熟的工业产业链,他将传统门球杆从木质改进为铝合金材质,极大提升了耐用性与操控感;针对场地建设痛点,他自主设计研发出适配的人造草坪,优化了场地使用体验。
“这份旁人眼中‘不划算’的坚持,背后藏着他对工业价值的深刻认可与真切感知,这也成为他后来执意投身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缘由之一。”横溪镇发展服务办相关工作人员汤晗与陈福忠打交道多年,十分理解这位企业家为何要在晚年斥巨资啃下博物馆这块“硬骨头”。
其产品深受门球爱好者青睐。
为此,陈福忠敏锐捕捉市场机遇,果断将体育器材的生产重心从传统门球拓展到更新型的木球领域——不仅打通“生产+销售”的一条龙模式,更主动出击,通过多方协调牵头举办国际木球赛事,为企业开拓出一条全新的经营路径。
多年前,陈福忠决定冠名一场木球比赛。彼时公司流动资金仅几十万元,可他还是咬牙接下了冠名权,更顶着压力大胆创新——直接推出“赢木球赛事,得轿车大奖”,自掏腰包购置两台轿车作为冠军奖品。
极具冲击力的奖励,不仅吸引了18个国家的选手踊跃参与,更让他的企业声名远播,在行业内迅速打开知名度、站稳脚跟,也为后续博物馆的筹备之路,实实在在积蓄了“启动力量”。
工业相关书籍。
采访过程中,多位客人来访,专程与陈福忠商讨博物馆展陈事宜。
“等馆里展陈、装饰这些细节都弄好,就免费对学生、年轻人开放。”陈福忠说,“国家离不开工业,工业是根基,绝不能空心化。宁波是制造业大市,我要让他们来看看工业、触摸历史,感受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歇的工业脉动,让工业文化真正传下去。”
美国机床。
法国机床。
来源:甬派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