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星火何以“燎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5:18 1

摘要:去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发布省域精神文明品牌标识——“德润赣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与本土文明内涵相结合,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模式,让“德”的种子在赣鄱大地生根结果,成为这片土地最动人的文明注脚。

鄱阳湖的晨雾中,一只白鹤正舒展羽翼。翅尖轻掠水面的姿态,恰与“德润赣鄱”品牌标识的核心意象遥相呼应。

去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发布省域精神文明品牌标识——“德润赣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与本土文明内涵相结合,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模式,让“德”的种子在赣鄱大地生根结果,成为这片土地最动人的文明注脚。

德润赣鄱·2025年好人宣讲“声”入人心首场活动现场。

溯文脉 “德”根深

江西的“德”文化源远流长,既在千年书院的琅琅书声与家训族规的世代赓续中深植厚培,又在革命烽火的淬炼熔铸中升华为民族大义,更于时代楷模的躬身践履中闪耀人性光辉。

翻阅历史长卷,德润春风的教化印记开卷可寻。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确立《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主张为学之序当以德行为先,字字箴言勉励诸生。而金溪陆氏家族作为唐昭宗时宰相陆希声的后裔,在唐朝便涌现出6位宰相,其家学渊源之深厚可见一斑。陆九渊的父亲陆贺崇尚“家国同构”,依古礼治家,陆九渊总结为“家之兴替,不在富贵贫贱,在于礼义”。在先贤的言传身教下,陆氏族人明晓义理,数百年未闹分家。

江西的红色底蕴,更让“德”从个人修养升华为民族大义。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的斗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治国理政的试验与探索……这些彪炳史册的革命壮举所孕育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熔铸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部分。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震撼人心。虽“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但方志敏“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在他看来,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一点一滴地都要用于革命事业。回望峥嵘岁月,革命烈士或舍生取义,血染山河;或毁家纾难,倾尽所有;或前仆后继,矢志不渝。无数英魂用生命和热血,将那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献身的思想觉悟,永恒地铭刻在革命史册当中。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红色基因,孕育出赣鄱大地上一座座精神丰碑。支月英凭着四十年深山护烛的坚韧,以扁担为桥、粉笔作桨,在大山里托起教育星火,绽放敬业如磐的师德光华;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在肿瘤医院旁建起“抗癌厨房”,数十年如一日为患者家属提供炉火与温情,用烟火气氤氲出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王亮面对突发车祸的生死瞬间,以军人的果敢与专业,在短短两分钟内从死神手中抢回四条人命,用挺身而出的担当诠释着刻入骨髓的勇毅……

江西的“德”文化从未止步于典籍中的教化,而是化作赣鄱儿女血脉中的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公园北村社区敲门嫂为社区居民义务理疗。

融日常 “润”无声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如何让德润之风吹遍赣鄱成为时代赋予江西的课题。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更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瑞金深挖红色资源与传统文化富矿,将德育融入城市发展脉络,道德星空因榜样璀璨,新风正气在城乡激荡,崇德向善成为红土圣地古往今来的精神信仰。为民惠民,是文明创建的初心和落点。丰城把闲置空地改造成停车场、把邻里互助刻进社区公约、把垃圾分类玩成全民打卡,每一步举措都精准击中市民的“幸福靶心”。

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传来喜讯,江西共有11地入选全国文明城市,131个村镇、142家单位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3户家庭、36所学校分别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

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创建。这份成绩单,凝聚着全省上下共创文明的磅礴力量,彰显了江西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让文化“触手可及”,更需要“有形的舞台”。在江西,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55个实践所、20962个实践站等构成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文明实践阵地。在家门口的“精神驿站”,出新出彩的宣讲活动把“泥土味”“烟火气”糅进大道理,用情景剧、说唱、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演绎,将“文化食粮”送入“寻常百姓家”。

精准的供需对接,让文化供给“适销对路”。一场场精彩的风采大赛,一次次热辣滚烫的直播,一堂堂令人追捧的艺术授课……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开展得如火如荼——100名新闻宣传导师、100名宣讲导师、100名文艺导师、100名非遗传承导师分赴全省各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精准下沉、活态注入、直达基层。

“或许你觉得自己力量微小,但点滴善举终将汇聚成河……”在2025年“好人宣讲‘声’入人心”首场活动现场,“中国好人”邹小炎与王顺话语里满是真诚。他们曾在车辆爆燃的危急时刻,从浓烟中托出昏迷的司机,义无反顾地挽救生命。

千千万万个“他们”,定义了勇敢,展现了担当,诠释了善良,写就了“人间值得”。近万场这样的“好人宣讲‘声’入人心”活动,线上线下受众超220万人次,让向善的力量穿透屏幕、直抵人心。

江西以多元形式、全民参与之姿,将德润之风融入日常、沁入人心,让文明之花在赣鄱大地绚烂绽放、馨香远溢。

全国道德模范袁守根作为诚实守信类代表上台接受采访和颁奖。

聚星火 铸品牌

2024年10月14日,“文明中国·看江西”典型案例发布会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现场揭晓了“德润赣鄱”品牌标识。

品牌标识的诞生,让“德润赣鄱”有了具象化的精神图腾。围绕这一省级主案例,江西同步选树“文明瓷都”“崇德昭萍”“上饶‘信仰红’”“明礼鹰潭”“宜春有爱”“‘好人’吉安”等11个市级案例,让文明浸润的脉络在省市联动中更加清晰。

新风拂煦沁人心,文明潮涌逐浪高。南昌“豫章好少年”的向善之举,为文明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赣州革命旧址、纪念馆变身红色讲堂,山歌里的创新理论吹来赣南新风;九江街头,随处可见的“火焰蓝”的身影为浔城筑起生命防线;新余“敲门嫂”为老人拂去孤寂,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抚州传统音韵与戏曲身段走进校园、社区,汤公故里的“戏曲润德”品牌绽放独特光彩……这不仅是闪耀着地域特色的精神文明坐标,更是千万赣鄱儿女崇德兴善的集体写照。

品牌最厚重的沉淀,刻在人的故事里。2025年6月17日,央视演播厅的聚光灯下,两个身影格外动人。78岁的袁守根身着深色西装,胸前的全国道德模范奖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脐橙是我引来的,那等于我生一个孩子,所以我要把这个橙子一生管下去……”话音刚落,台下掌声如潮。

甘公荣接过助人为乐类奖章时,目光穿过璀璨的灯光,仿佛望见了母亲龚全珍的笑容,“妈妈,你的接力棒,我已经接住了。”她数十年如一日带着“将军农民”和“老阿姨”的家风,在志愿服务中续写“把一切献给党”的故事,掌心的老茧与奖章的光泽都是岁月沉淀的勋章。

这两位模范的亮相,恰是江西“好人矩阵”的缩影。多年来,“德润赣鄱”以“典型引路”为品牌沉淀的重要路径,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4组16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70人,累计960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

微光可成炬,星火必燎原。从看得见的标识到触得到的实践,从个体善举到社会风尚,“德润赣鄱”的文明之光,既照亮了赣鄱大地的好风景,也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范本。

来源:当代江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