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小学生纷纷返回校园,开启新学期学习之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属地学校,走进多所“电力爱心教室”,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安全用电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孩子们送上一份意义特殊的“开学礼”。
国网达州供电公司“红杜鹃”志愿者在达州市宣汉县庙安镇中心校开展“电力爱心教室”开学第一课活动,志愿者为答题学生粘贴表扬贴纸。向姝熹摄
近日,中小学生纷纷返回校园,开启新学期学习之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属地学校,走进多所“电力爱心教室”,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安全用电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孩子们送上一份意义特殊的“开学礼”。
据悉,国网“电力爱心教室”是由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合作实施的公益项目,以改善中小学生、困境儿童的教育环境、补充教育资源为目的,对符合受益条件的学习空间实施照明改造,并探索开展校舍环境改善、清洁用能改造活动。同时依托“电力爱心教室”平台开展用电安全、红色教育、阅读推广、素质拓展等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在阿坝州金川县第二中学,国网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将目光聚焦青少年近视防控。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趣味动画与生动的护眼小实验,向学生们科普科学用眼知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同时,国家电网思极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国网金川县供电公司与金川县人民医院医生密切协作,为158名初一学生完成视力检测,守护孩子们的“明眸视界”。
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3间教室,于今年1月完成照明光源“焕新行动”。此次,国家电网四川电力(雅安)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专程回访,对更换后的灯具开展全面检查,为学生视力保护筑起“防护墙”。
“我知道了电闸、电线不能随便碰,也不能在电线下面钓鱼,今天还得了好多贴纸,特别开心!”达州市宣汉县庙安中心校一年级学生黄然兴奋地说。活动现场,国网达州供电公司“红杜鹃”志愿者通过简单有趣的“摩擦生电”小实验,让一年级新生直观感受电的奇妙,进而讲解电的本质与导体、绝缘体等概念,为孩子们筑牢安全用电知识基础。志愿者还设计了互动环节,点燃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在凉山州喜德县民族小学、雷波县汶水镇中心校,国网凉山供电公司“金鹰”宣讲队以“电小宝营救行动”童趣故事为切入点,采用彝汉双语,向学生们清晰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同时,创新运用动画视频播放、现场快问快答等互动形式,将抽象的电力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安全用电理念深入人心。
资阳市乐至县良安中学的“开学第一课”则创新采用“电力知识+法治教育”双轨模式。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携手乐至县检察院,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场景,用通俗语言与鲜活案例,围绕校园及家庭安全用电展开细致讲解——从正确使用插座、电器的方法,到发现电线裸露、设备异常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再到雷雨天气用电注意事项,电力员工逐一科普。此外,针对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话题,志愿者还向同学们解读法律条款,教会大家如何识别危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湿手能不能摸插座?”“雷雨天要不要躲大树?”“发现电线掉地上,怎么避开危险?”在雅安市石棉县草科藏族乡中心小学的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亲手完成连接小灯泡电路实验,在实践中感受电力原理。同时,通过“快问快答”和“跨步电压逃生游戏”,让同学们轻松掌握关键知识。供电所工作人员还现场演示雷雨天气自救知识,切实提升应急避险能力。
在甘孜州雅江县祝桑乡中心小学、巴塘县波戈溪小学和亚日贡中心校,国网甘孜供电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学校用电设备开展全面“体检”,重点排查了教室、监控室、食堂等关键场所的供用电设施,为校园营造安全用电环境。
截至目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电力爱心教室”为平台,已组织470余名志愿者参与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59小时,惠及师生7232人,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温暖之光。
人民网 赵祖乐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