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留在东北的12万日本女人去哪了?难怪日本人不愿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0:05 2

摘要:不是数字吓人,是“扔”这个字太真实。1945年8月15日,天皇在广播里说完“终战”,下一秒,军队和官员就排着队上船,留下一地女人。

“12万人被扔在东北,连口热饭都没给。

刷到这句话时,脑子里嗡了一下。

不是数字吓人,是“扔”这个字太真实。1945年8月15日,天皇在广播里说完“终战”,下一秒,军队和官员就排着队上船,留下一地女人。

她们前一天还在给开拓团种地,后一天就成了没人要的包袱。

那会儿东北的夏天其实挺凉。

苏联坦克开进来,炮声一停,日本男人全不见了。

留下的女人蹲在土坯房里,听见外面喊“日本人出来”,第一反应是把孩子的和服撕掉,换上不知道从哪翻出来的破棉袄。

有人抱着包袱,里面只有一把米、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丈夫已经死在松花江对岸。

最惨的不是没饭吃,是不知道往哪走。

葫芦岛港口挤满了人,船一天只开两趟。

谁先上?

当官的家属先上,穿呢子大衣的贵族小姐先上。

剩下的女人挤在码头,孩子哭,大人也跟着哭。

有个姓佐藤的,后来改叫“田桂香”,她回忆:那天她前面排着个孕妇,羊水破了,血顺着裤腿往下滴,日本宪兵一脚把人踹开,说“别挡路”。

孕妇当晚就死了,孩子没生出来。

留下来的,靠中国人给口饭。

辽宁昌图的老李头现在还念叨,他妈当年把家里最后半袋高粱给了隔壁的日本女人。

“那女人跪在地上磕头,磕得额头全是血。

”后来那女人嫁给村里一个瘸腿光棍,生了仨孩子,一辈子没再说过日语。

村里人叫她“老田家的”,没人提她原来姓什么。

回日本的,日子也没好过。

1946年第一批船靠岸,码头拉横幅“欢迎归来”,结果下船就被搜身,戒指、手表全没收,说是“赔偿物资”。

有个老太太在纪录片里讲,她带着女儿回到大阪,娘家房子被炸成平地,亲戚指着她们骂“怎么不死在中国”。

女儿后来喝农药,没救回来。

日本政府干了啥?

发过一次慰问金,每人500日元,当时够买三碗拉面。

再后来,档案里干脆把她们划成“自主残留”,意思是“自己愿意留下”,跟国家没关系。

东京大学的研究员翻遍厚生省文件,找不到“救助”两个字,只找到一句冷冰冰的备注:“优先保障军人复员”。

现在东北还有她们的后人。

沈阳郊区有个小学,课间操放的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孩子们的外婆会偷偷哼《樱花谣》。

去年冬天,一个80岁的日本老太太回黑龙江探亲,带着她中国儿子种的玉米,在火车站哭到晕过去。

旁边旅客以为她是来旅游的,没人知道她是当年被扔下的“弃民”。

历史书不会写这些。

它写“无条件投降”,写“战后重建”,就是不写那12万个名字。

可她们活过,饿过,爱过,也恨过。

有人把丈夫的照片埋在后院,有人把和服改成尿布,有人到死都记得中国邻居塞给她的那碗热汤。

今天刷手机的人,可能连“开拓团”是啥都不知道。

但要是哪天路过东北某个小村子,看见坟头插着块木牌,上面用汉字歪歪扭扭刻着“佐藤美智子”,别奇怪。

那不是日本人的坟,是战争留下的疤。

来源:正义凛然小红花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