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入境竟是“请君入瓮”?特朗普搞这一手,韩国盟友心凉半截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5:52 1

摘要:在佐治亚州现代LG电池工厂突发的大规模移民突袭行动,已在韩国引发强烈震动。这个长期以来作为美国重要安全盟友的国家,今年刚承诺向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如今却因特朗普政府被视为“缺乏诚意”的执法行动而陷入困境。韩国社会从政界到商界,无不感到愤怒与困惑。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在佐治亚州现代LG电池工厂突发的大规模移民突袭行动,已在韩国引发强烈震动。这个长期以来作为美国重要安全盟友的国家,今年刚承诺向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如今却因特朗普政府被视为“缺乏诚意”的执法行动而陷入困境。韩国社会从政界到商界,无不感到愤怒与困惑。

针对此次导致300多名韩国公民被捕的突袭行动,韩国反对党议员、前政府官员及各派系媒体均表示愤慨,称政府行为“反常”、“冲动”且“自相矛盾”。

“我实在无语且愤怒,”韩国前外交部副部长崔钟根(Choi Jong-kun)表示,“我们在美国投入巨资,却遭到当头一棒。”上周在佐治亚州埃拉贝尔(Ellabell)工厂逮捕475名工人的行动,是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迄今规模最大的工作场所执法行动。

韩国外长赵镛(Cho Yong-won)原定于周一赴美,以应对周四(美国东部时间)突袭事件引发的后续影响。韩国外交部表示,赵镛将致力于促成所有韩国公民“自愿离境”而非强制遣返,以便他们能尽快搭乘包机回国。这些员工最早可能于本周返回韩国。

但更广泛的担忧在于,此举对在美投资的韩国企业意味着什么。这些企业当初正是被华盛顿推动两国经济合作的战略所吸引。

佐治亚州共和党人托里·布拉纳姆(Tori Branum),这位2026年国会竞选人,指控称,“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情绪正引发不满——韩国企业被指以“诱饵与调包”(bait-and-switch)手段,承诺为美国人提供就业岗位,却非法雇佣本国公民。韩国媒体聚焦这位自称“美国优先”候选人的布拉纳姆,她声称已向移民当局举报该电池工厂,并就工人合法身份及待遇问题与移民海关执法局(ICE)官员进行过沟通。

韩国商业刊物《CEO新闻》(CEO News)撰文指出:“当她的行为破坏佐治亚州长期繁荣时,‘保护美国就业’的理由显得苍白无力”,认为布拉纳姆正利用该议题获取竞选政治优势。

部分分析人士担忧,特朗普的基本盘可能正在煽动对韩国的负面态度。前国会议员金钟大(Kim Jong-dae)周一在电台访谈中表示:“观察MAGA阵营及其政客的行为,不难发现……美国已发生巨变。”他指出,“MAGA阵营内部正呈现令人深感忧虑的趋势——不仅导致对韩国工人的打压,更在实质上助长了对韩国的敌意。”

现代(Hyundai)和LG等韩国企业联合运营的佐治亚州工厂,在拜登政府时期加大了对美投资力度。当时,拜登政府为半导体和电动汽车生产提供了激励措施。随后,作为近期与特朗普政府达成贸易协议的一部分,韩国同意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以振兴美国制造业,特朗普曾对此表示热烈欢迎。今年3月,特朗普曾盛赞现代汽车在美投资(包括佐治亚项目)“美妙绝伦”。

但韩国同胞们表示,突袭行动中韩国工人被铐上手铐的画面却传递出截然不同的信息。“我们赴美旨在助力美国产业振兴……这些产业一旦落地,将为增加美国就业提供优质基础设施,”前外务次官崔某表示。“可我们看到的却是韩国人被铐上手铐,遭受如同恐怖分子或暴徒般的对待。”

此次突袭发生在华盛顿与首尔关系动荡期,此前特朗普最终决定对韩国征收15%的全面关税,以应对66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然而上月局势似乎有所缓和,韩国左翼总统李在明(Lee Jae-myung)在华盛顿与特朗普举行亲密峰会,双方盛赞两国合作关系之牢固。

突袭行动犹如当头棒喝。韩国政界与媒体毫不掩饰批评,指责此次移民突袭具有政治针对性,意在讨好特朗普的支持者。“全世界为何要目睹韩国海外劳工被戴上手铐脚镣拖走?”保守派议员申东旭(Shin Dong-wook)周一发问,同时有广泛指控称韩国企业因突袭行动“陷入恐慌”。

左翼媒体《韩民族报》(The Hankyoreh)周一则批评美国此举损害了两国同盟关系。该报撰文称:“美国一边要求韩国大规模注资,一边又通过移民突袭恐吓这些投资企业,这种两面三刀的行为令人极其遗憾。”

佐治亚州和阿拉巴马州国土安全调查局(Homeland Security Investigations)特别探员史蒂文·施兰克(Steven Schranck)周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部分工人非法入境,部分违反签证规定工作,还有部分逾期居留。他称此次逮捕行动是历时数月的持续调查的一部分。

被拘留工人持何种签证尚不明确。但韩国美国商会会长金詹姆斯(James Kim)指出,鉴于H-1B等专业工作签证配额限制,韩国企业一年多来在美国签证流程中屡遇阻碍,转而使用其他短期签证导致工人陷入“灰色地带”。

这意味着协助建立现代LG工厂等项目的工程师,往往通过免签入境(即电子旅行授权系统)或B-1商务签证进入美国。这两类签证允许访客从事特定商务活动,但并非用于在美国从事有偿工作。“当你派遣人员参与半导体或电池工厂建设时,需要现场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由于该行业仍属新兴领域,这类人才并不容易寻觅,”金某表示。

此类做法逐渐成为常态——尤其对缺乏大型财团资源处理签证问题的分包商而言。金某指出,拜登政府时期并未出现此类问题,因其对移民执法的重视程度不及特朗普政府。但如今形势已然逆转。金氏认为,此次事件虽是两国数十年关系中的“小插曲”,却为厘清签证政策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契机,尤其对有意持续投资美国的韩国企业而言。

作者:米歇尔·叶·希·李是《华盛顿邮报》东京分社社长,负责日本及朝鲜半岛事务。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