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今年嘉禾大地的夏天比较长,这几天秋老虎肆虐,还是烈日炎炎,感觉不到秋的凉意。从天气预报看,下周气温有所下降,并有雨,秋凉的脚步近了。
光阴流转,令人恍惚。倏忽间,又一个夏天过去了,今天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
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今年嘉禾大地的夏天比较长,这几天秋老虎肆虐,还是烈日炎炎,感觉不到秋的凉意。从天气预报看,下周气温有所下降,并有雨,秋凉的脚步近了。
看着“白露”这个名字,让人不禁有种晶莹剔透的温润感。有人说,白露是最有诗意的节气。今年的白露正值农历七月十六,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皎洁的圆月高高挂在天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不知又能勾起多少游子思乡的愁绪,不可名状的情愫涌上心头。
“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绿草未倾色,白露已盈庭。远视秋云发,近听寒蝉鸣。运移矜物化,川上感馀情。”宋孝武帝刘骏的这首《初秋诗》,措辞优美,摹写精致,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露珠晶莹,寒蝉鸣叫,碧江小舟,构成了一幅美丽清新的初秋图画。诗人从触觉、视觉以及感觉几方面去感知秋天,最后连自身都融入秋天,物我相忘,情思幽邃,该诗用词优美,凝练隽永,意境悠远,是描写白露节气的极美诗词之一。
白露也是最具浪漫气息的节气,“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兼葭》中的这几句诗一出来,一幅秋日清晨的朦胧画卷就展现在眼前了。那河边茂密的芦苇长得青葱,清晨的白露凝结成霜花。有位佳人在水的那一边,若隐若现,似近实远。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就像小时候在清晨的田野里,雾气还没完全散去,远远看到一个身影,心中满是好奇与向往。这里的白露,是季节的标志,也是那心中向往之人周围的一层神秘纱幕。
白露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秋实的到来。赤橙黄绿各色瓜果款款而来,飘香四溢,鲜美无比。石榴捧着红彤彤的脸蛋子孙满堂,栗子咧开嘴笑出了芬芳,苹果在青青绿绿中红了外衣,番薯披上了红艳艳新装欲破土而出……好一幅秋收美景图。
说起红薯,不由得想起童年时挖红薯,吃红薯的快乐时光。红薯,我们家乡称作番薯,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粮食不够,所以家里的自留地种了大量的番薯。番薯藤给猪当饲料,而番薯就是我们的粮食了。
番薯成熟的时候,我就跟在爷爷身后往番薯地里里跑,满脑子都是土里藏着的红皮番薯,心里想着烤红薯的焦香,脚步都轻快起来。爷爷弯着腰,顺着红薯藤的根须往下扒土,指尖刚触到硬邦邦的薯块,就笑着喊我:“快来!这儿有一窝!”我凑过去,看湿润的泥土里露出半截红褐色的薯皮,赶紧用小铲子小心刨土,生怕把薯块铲破。泥土带着晨露的凉,混着红薯的清甜气息,不一会儿,一串胖乎乎的红皮番薯就被连根拔起,沾着泥的薯身滚在地上,像刚从地里冒出来的小灯笼。
烧晚饭时,爷爷把最大的红薯塞进灶膛的余火里。等晚饭过后,我就守在灶边,盯着灶膛里偶尔蹦出的火星,闻着越来越浓的焦香咽口水。终于等到爷爷用火钳夹出烤得焦黑的红薯,外皮烫得没法碰,我就左右手来回倒,吹着气剥开焦皮——里面的薯肉金黄金黄,冒着热气,咬一口,又甜又糯,带着烟火气的香瞬间填满嘴巴,连烫得直哈气都舍不得吐。
白露的晚风里,手里捧着温热的烤红薯,听爷爷说“白露挖薯,甜过蜜糖”,嘴里的甜混着心里的暖,成了我对白露时节最鲜活的记忆。那些沾着泥、带着焦香的番薯,藏着童年最朴实的欢喜,也藏着白露时节独有的温软滋味。
“白露红菱肥”,水乡的菱塘是此时最热闹的去处。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个菱桶,当时还小,母亲不让我到水边玩,所以不太清楚母亲是怎么采红菱的。前几日在电视里看到采萎的妇女坐在菱桶里采红菱的画面,感觉到采菱其实是很辛苦的。童年只记得洗净的红菱摆在竹篮里,不必刻意修饰,那抹红便撞入眼底。指尖捏起一个,轻轻一掰,脆响过后,雪白的菱肉便露了出来,带着淡淡的清甜。送入口中,先是水的清冽,再是淀粉的绵糯,最后余留一丝回甘,恰如白露时节的秋意,不浓不烈,却让人记挂。这脆甜多汁的红菱,是江南水乡人对白露最直接的味觉记忆。
白露时节除了品尝新鲜美味的红菱外,还是品尝新鲜嫩藕的最佳时节。此时嫩藕采收,藕刚成熟不久,藕身脆嫩、水分充足、甜度高,生食口感清甜爽脆,更加适合做凉拌藕片、藕丝。更何况吃嫩藕还有健脾开胃、清热生津、调节血压等功效。
江南水乡的白露,总是裹着水汽的温柔,浸着水乡独有的灵秀,藏在菱塘、荷塘与炊烟里。
白露时节,品尝鲜美的瓜果正当时。
来源:小倩医生聊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