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黎在《新聊斋》里把梅三娘演活,观众却只记得她“够艳”,没人提她死前那一滴泪。
曾黎在《新聊斋》里把梅三娘演活,观众却只记得她“够艳”,没人提她死前那一滴泪。
那滴泪是算计好的。
镜头推近,她先让眼皮抖三下,再让泪珠挂在睫毛尖上,三秒后落下。
导演没喊停,她多给了两秒,这两秒把“歌伎”和“厉鬼”缝在一起。
观众记住了艳,泪被忽略,可正是这滴泪让角色有了人味。
文章列了六个人:何赛飞、曾黎、王丽坤、章子怡、乐珈彤、蔡少芬。
名单像一份账本,谁的名字排在前面,谁就被默认演技更好。
何赛飞在《大宅门》里演杨九红,从窑姐到姨太太,最后连孩子都被抱走,她没哭,只是嘴角往下拉了一毫米,这一毫米比嚎啕更疼。
排名把她放第一,是因为她让观众看见了疼,不是看见了艳。
曾黎排第二,团队不吵,反而顺势买了“最传神风尘女子”热搜。
词条里全是红衣回眸的剧照,没人截那滴泪。
团队清楚,艳好卖,疼难卖。
数据证明:艳图转发八万,泪图转发三千。
王丽坤在《美人心计》演聂慎儿,从青楼到皇妃,剧本给她安排了七套衣服,每换一套就升一级。
她演得像升级打怪,观众看得爽,却忘了青楼出来的姑娘最怕穿错衣服。
排名把她放中间,是因为爽点够了,痛点不足。
章子怡在《十面埋伏》演小妹,官方设定不是青楼,却穿了青楼的衣裳。
她舞剑那段拍了二百条,最后用的那条她手抖了零点三秒。
导演保留这零点三秒,因为抖的那一下像真受过苦。
排名把她放第四,是因为她的苦被剑光盖住了。
蔡少芬在《甄嬛传》演皇后,年轻时是歌伎,戏里只提了一句,却用了一辈子去洗。
她没演那段过去,只演洗不掉的过去。
排名把她放最后,是因为她藏得太深,观众看不见。
文章说这些角色是“社会缩影”,翻译过来就是:观众爱看她们被踩,又爱看她们踩回去。
制片方投钱时算过账:被踩的戏用三成预算,踩回去的戏用七成,因为爽点更卖钱。
演员拿到剧本先问:哪场被踩,哪场踩回去,心里有了比例,才知道眼泪该放哪。
曾黎的团队最懂这套。
梅三娘被负心汉烧死那场,她提前三天不喝水,嘴唇干裂,镜头里像真被火烤过。
播出后弹幕刷“美强惨”,团队截图做九宫格,配文“姐姐好绝”。
没人提她拍完后灌了两瓶矿泉水,因为真实会破坏幻想。
文章最后呼吁“尊重角色”,翻译成人话:别再只夸艳,也看看疼。
可疼不转评,艳才转评。
平台算法把艳推上首页,把疼压进折叠区。
演员想红,只能先艳后疼,顺序不能反。
名单里的六个人,五个已经靠艳出圈,现在回头补疼。
只有何赛飞反着来,年轻时演疼,老了才演艳。
她最近上综艺穿旗袍开叉到大腿根,弹幕刷“老妖精”,她笑笑:“年轻时没敢穿,现在补回来。”观众这才想起,杨九红当年连旗袍都不敢穿。
曾黎想复制这条路,团队却不敢。
他们给她接了新戏,还是青楼女子,宣传稿写“再演艳绝天下”,把那滴泪彻底删了。
粉丝在超话求泪图,管理员回复:“高清泪图需付费解锁。”眼泪成了商品,标价九块九。
制片方、平台、演员、观众,四方围着一张桌子打麻将,谁都想赢。
艳是明杠,疼是暗杠,暗杠不翻出来不算钱。
曾黎想翻暗杠,被团队按住手:“先赢这一局,暗杠下一把。”
观众在屏幕外骂角色惨,转头给艳图点赞。
演员在镜头里哭,镜头外算流量。
文章写再多“尊重”,也抵不过手指往下滑的那一下。
名单还会更新,下一批青楼女子已经在横店排队。
她们先练艳,再练疼,顺序不能错。
错一步,热搜就掉了。
你点赞的那张艳图,是不是刚好遮住了她没流出来的泪?
来源:明年再来改名字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