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级新车上市!特斯拉也紧张了,市场要变天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7 19:04 2

摘要:“9万块就能买500公里续航还带全景天窗的电车,再观望下去,手里的旧车连二手车商都懒得收。”

“9万块就能买500公里续航还带全景天窗的电车,再观望下去,手里的旧车连二手车商都懒得收。”

元UP上市三天六万台的订单,直接把不少人的换车计划提前了半年。

朋友圈里有人晒截图:订金1000块,排队号已经排到九月份。

不是冲动,是算账后的冷静——同价位油车落地要交购置税,每月油费七八百;元UP送绿牌、免购置税,家充一度电三毛多,跑一百公里不到五块钱。

省下的钱够一年两次小长假自驾。

有人担心便宜没好货,拆开看配置单却挺“离谱”。

12.8英寸旋转大屏,语音能控制天窗、空调,甚至能在车里K歌。

360度全景影像对新手最实用,侧方停车不用来回揉库。

刀片电池针刺实验不起火,冬天掉电也比三元锂温柔。

7秒破百的加速,红绿灯起步能把隔壁1.5T油车甩半个车身——这些过去得十五万以上的车才有。

真正让特斯拉紧张的,是“够用哲学”正在打败“参数崇拜”。

Model 3标准版续航四百多,卖二十多万;元UP续航五百,卖九万。

对每天通勤四十公里的人来说,多出来的十公里续航不如省下的十一万存款实在。

特斯拉的FSD在中国还没完全落地,而元UP自带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已经能覆盖90%的高速场景。

品牌溢价被实用主义一点点磨平。

价格战打到今天,车企开始拼“谁更敢亏本”。

比亚迪能把价格压到九万,靠的不是偷工减料,是把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攥在手里。

一辆车的电池成本占四成,自家产刀片电池比外采便宜20%。

特斯拉还在用松下、LG的电池,议价空间被锁死。

欧洲市场更明显:比亚迪元PLUS(海外叫ATTO 3)在德国卖3.8万欧元,比本土ID.4便宜六千欧,结果上半年销量反超大众。

德国人开始研究:为什么中国车能便宜还配热泵空调?

焦虑的不仅是特斯拉,还有二手电车市场。

去年花十五万买某品牌400公里续航的车主,现在车商报价八万。

新车越便宜,老车掉价越快。

有车主算了笔账:再开两年,残值可能还不如元UP的电池值钱。

换车成了止损。

但热闹背后也有冷思考。

元UP的低配版没有热泵空调,北方冬天开暖风续航得打七折;快充功率70kW,从30%充到80%要半小时,比特斯拉V3超充慢一倍。

适合有家充桩的城市用户,跑长途得提前规划。

车企把成本省在了看不见的地方:后悬架是扭力梁,过减速带比多连杆颠;轮胎是节能取向,湿地抓地一般。

九万块的“真香”背后,是“够用”与“完美”的妥协。

说到底,元UP撕开的是一道口子:原来智能电车可以不讲排面,只讲过日子。

当续航、配置、价格都卷到极限,下一轮竞争可能是“谁能让修车更便宜”。

比亚迪已经宣布开放维修手册,路边店也能换电池模组;特斯拉还在坚持直营,换个门把手要等一周。

当电车从“科技玩具”变成“家庭工具”,售后便宜可能比零百加速更打动人。

九万块的元UP不是终点,是起点。

明年可能冒出八万、七万续航四百公里的车,把最后一点溢价榨干。

对消费者来说,唯一需要纠结的是:现在冲,还是再等等?

毕竟,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只是不知道下一轮降价,手里的旧车还能不能卖得掉。

来源:半夜看车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