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延边州的汪清县素有“延边井冈山”之称,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发生过超百场抗日战斗,有抗日烈士墓地和抗联遗址177处,600多名抗日将士长眠于此。
吉林延边州的汪清县素有“延边井冈山”之称,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发生过超百场抗日战斗,有抗日烈士墓地和抗联遗址177处,600多名抗日将士长眠于此。
而如今,汪清有多处遗迹、遗址,成了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背后,有一位老人20年的努力和付出,就是今年79岁的退休干部金春燮。
9月5日、6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朝闻天下》栏目播出《金春燮:为抗日英烈树碑立传》。
距离汪清县城20多公里,有一处烈士陵园,为抗日救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童长荣安息于此,金春燮已经不记得来过这里多少次了。
金春燮:来了无数次了,每次来的时候感受就不一样。因为这个陵园从策划、设计、建设,我是亲力亲为者,是见证者、受益者,也是这个陵园的一个宣传者。所以每次来我是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首先来看半身雕塑,三鞠躬,每次我一个人来,路过时候必须看他。
童长荣14岁投身革命,担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后,他领导当地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战斗牺牲时,年仅27岁。2008年,金春燮第一次来到这里,那时,还只有一个童长荣的衣冠冢。
金春燮:有二三十个自然石摆在小土包上面,前面有80来公分的一个小墓碑。像童长荣这样赫赫有名的省军级革命烈士,睡在我们身边都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再不挖掘,再不整理,再不树碑立传,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下定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不仅恢复他的衣冠冢,还要建一个陵园。
2005年,金春燮从汪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位上退居二线,开始担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从那时起,他就致力于搜集整理东北抗联事迹和发生在汪清的抗战故事。下定决心要为童长荣烈士建设陵园后,金春燮不敢耽搁,开始行动起来。可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小工程,摆在面前的有两大难题。
金春燮:最大困难一个是筹集资金,一直是找老部下、爱心企业、企业家、爱心人士、老同事,讲他的故事,有的时候嗓子都哑了,“你们少吃一顿饭,少抽一包烟,能不能捐款为民族英雄立碑”。第二个困难,我们为后代讲他的丰功伟绩,挖掘他的事迹有点困难,因为亲历者都不在了,只能在留下的文献里,这些书里寻找他的事迹,主要是我们感到这两大难题。
学习设计带头施工 亲力亲为建设烈士陵园
资金匮乏、选址复杂、设计施工专业性强、史料核实任务重,对金春燮来说,每一步都困难重重,而其中最大的难点,还是资金。
当地政府虽然一直在帮助筹措费用,但仍不足以支撑。金春燮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并奔走于企业、机关和社会团体之间,用他的话说,是四处“化缘”。为了把每一笔善款都用到刀刃上,他自己学习设计,参与施工。
金春燮:2010年开始施工,用设计院的同志来设计,至少得1到2万块钱设计费,没有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自己学。
金春燮一边跟着设计院的专业人员学习,一边从史料中挖掘童长荣烈士的事迹,力求把这位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融入到陵园的每一处细节之中。
金春燮:我反复研究后,设计这么一个半身雕塑,总高度2米4,寓意童长荣烈士到汪清当东满特委书记的时候,他的年龄是24岁。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就寓意他27岁的生命献给了汪清这片热土。我还设计了一个生平碑,大家一目了然,还有衣冠冢的墓碑。
到了施工阶段,为了省钱,每个环节金春燮都亲力亲为,离汪清县几百公里的采石场,他揣着面包、带着白开水,来来回回跑。
立碑工作志愿者 刘德武:他都亲力亲为,跟我们一起干,我们和水泥,立碑之前,用水泥或搓水泥啥的,他也跟我们搓。
施工过程中,因为专业知识不足,金春燮和工人们也走过弯路。金春燮没有气馁,他请来专业人士指导,带领团队清理现场,完成修复。2011年6月,童长荣烈士陵园竣工,但长期高强度工作的金春燮却在建设期间患上了肝病。
金春燮:当时有个叫干扰素,就这种药,没有第二种药。一个星期打一次,仅次于化疗,天天晚上睡不着,恶心,吃不了饭,第二天起来整个枕巾就是一层一层的头发。两年建完了,我70公斤的体重降到60公斤了,掉了20斤,最后就脱相了,连老朋友都不敢认我了。心中有目标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觉得筹集这些资金也好,立碑也好,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和革命烈士连命都不要,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的困难算什么。
从童长荣烈士陵园开始,金春燮牵头建立了118座纪念碑,坐落在汪清的各个地方,其中,有秘密传递情报而不幸被日军逮捕、英勇就义时年仅12岁的小烈士金锦女;也有深受良知感召,身在日军,却将十万发子弹赠予抗日游击队,最终自杀明志的国际主义者伊田助男。
而除了纪念碑,金春燮还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复建了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接受民间收藏家捐赠抗战时期文物,筹建“汪清县抗日战争纪念馆”,他也成了纪念馆的讲解员。
让英烈精神流淌到下一代血脉之中
在金春燮看来,石碑是静止的,要让先烈的精神流淌到下一代的血脉中,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年,金春燮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之中。
这个暑假,不少汪清县的中小学生都到保存侵华日军罪证的复兴镇爱国教育基地和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参观学习,金春燮在这里给孩子们讲述抗日先烈的英勇故事。
除了现场讲述,现在,金春燮还开启了网络直播,他一点点摸索直播的操作步骤,认真准备史料和抗战故事,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救亡岁月。
从为先烈树立纪念碑开始,金春燮身边就汇聚起了一批来自汪清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前不久,他们策划了“抗联英雄素描展”,团队中的美术老师根据历史资料,为多位牺牲时仅存模糊照片的抗日英雄绘制肖像。
汪清县职业高中美术教师 彭燕:我们把年轻英烈的脸庞描绘出来,孩子与他们面对面,看见他们这么年轻就牺牲了,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对孩子有很直接的触动。
同时,一套抗日题材“小人书”也正在精心编绘。金春燮反复审定脚本,到战地遗迹遗址实地考证,从环境到武器都力求还原真实。
儿童画创作志愿者 郎连福:金主任80岁的老人了,他做到这一点我们相当敬佩他,应该享受晚年的时候,还在到处奔波。前两天我们到江源去,车程跑了16个小时,我们这个年龄身体都受不了。
从建碑立传到创作绘本,从线下宣讲到线上直播,金春燮的脚步从未停歇。他说,纪念不是为了停留在过去,而是从苦难中汲取力量,让历史的光芒照亮当下,指引未来。
金春燮:有生之年只要有这个能力,继续带领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树碑立传,使我们的后代从纪念碑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他们的青春智慧。
主播点评:铭记历史 守望未来
百余座英烈纪念碑,不是石头水泥的堆砌,而是伟大抗战精神的载体。纪念碑上,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奋不顾身的救亡史,一盏点亮未来的指明灯。
金春燮踏遍青山,翻遍史料,为抗日英烈树碑立传,向年轻一代讲述历史,他用脚步丈量的,是民族记忆的精神坐标,言语传递的,是对未来的深沉守望。就像他说的那样,铭记历史,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来源:悠游吉林(吉林省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