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突发脑出血去世?喜欢熬夜的当心这种风险!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17:31 1

摘要:近日,27岁女主播突发脑出血去世,引发人们的关注。“24小时不间断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让年轻人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不断增加,应该引起重视。

近日,27岁女主播突发脑出血去世,引发人们的关注。“24小时不间断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让年轻人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不断增加,应该引起重视。

1

脑出血到底是怎么回事

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个主要类型。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是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常见于高血压患者。该病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导致的粟粒样动脉瘤破裂出血。

中老年人的血管老化加速,其中,60岁以上人群患脑血管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也需要重点预防脑血管病。这类人群主要包括吸烟、酗酒者及肥胖人群。尼古丁可损伤血管,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血管痉挛。体质量指数(BMI)≥28的肥胖人群,患脑血管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久坐不动者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

2

出现这些症状要重视

出现以下症状,常提示可能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要立即就医。

1.突发性头痛。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可能为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运动功能障碍。一侧面部瘫痪,同侧或者对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尤其突发单侧肢体无力),步态不稳、平衡障碍(如“醉酒步态”)及感觉障碍。

3.语言障碍。包括言语说不清、听不明白,或者所答非所问、言语错乱。

4.视觉异常。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黑矇,甚至瞳孔变化。

5.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或伴有心跳、呼吸节律变化,提示大面积脑梗死或脑疝。

6.其他症状。眩晕、复视、共济失调等。

3

养护脑血管有方法

养护脑血管的核心策略是,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筛查。

控制危险因素主要是指慢性疾病管理,包括控制血压,目标值<140/90毫米汞柱;稳住血糖,空腹血糖<7.0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7%;调好血脂,服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饮食要做到“三低一高”,即低盐(<5克/日)、低脂、低糖、高纤维。2.每周进行超过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结合抗阻训练。3.戒烟限酒,戒烟可使中风的发生风险降低50%,酒精摄入量<25克/日(男性)。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要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高危人群每1~2年进行颈动脉超声、TCD或MRA检查。

特别提示

突发中风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不要自行服药,尤其是阿司匹林,以免加重脑出血;要争分夺秒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就诊。

来源:罗庄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