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的“加速度”是怎么来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17:57 2

摘要:在中国制造集涓成流的出海浪潮中,原本由SWIFT主导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中国支付机构正在以一套更加高效敏捷的中国方案,重塑全球资金流动的地貌。

文|李意安

在中国制造集涓成流的出海浪潮中,原本由SWIFT主导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中国支付机构正在以一套更加高效敏捷的中国方案,重塑全球资金流动的地貌。

近日,跨境支付龙头连连数字披露中报,截至6月底,连连数字的总支付额(TPV)已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全球支付业务表现尤为亮眼,TPV实现1985亿元,同比增长94%,几近翻倍。主营业务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攀升至7.83亿元,同比增长26.8%。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剔除因处置连通公司股权获得的16亿元收益后,经调整后,经营性利润同比增长85%。

从各项核心数据来看,连连数字的整体业绩不仅延续了2024年的高增长,从增速来看,甚至呈现出一种“贴地起飞”的加速度。

那么,这一增长动能究竟从何而来?

表面上看,是连连数字在欧美、东南亚等核心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带来的自然增长。然而水面之下,则是中国产业抱团出海的一次“降维打击”。


01

加速度从何而来

2025年上半年,跨境市场并不太平。4月,美国突然发起关税战,全球贸易秩序陷入混乱;5月,美国《天才法案》和香港《稳定币法案》又相继出台,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环境似乎即将面临更复杂的变局。

然而,尽管市场动荡,跨境支付依旧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包括连连数字、拉卡拉、合利宝、高阳科技、义支付在内的多家支付机构披露了上半年跨境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速介于47%至159%之间。其中,连连数字全球支付TPV以1985亿元的规模一骑绝尘,领跑行业。

金融活水的源头,始终是真实的商业场景。跨境支付的高速增长,背后是一个迅猛膨胀的跨境电商蓝海。

据海关总署及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已突破2.5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跨境贸易12%的整体增速。

过去几年,以Temu、SHEIN、TikTok Shop为代表的新兴电商平台,已经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迅速拓展全球市场,成为不可忽视的增长极。而支撑起这些平台的,是“中国制造”完备的产业链。

“中国制造”已逐渐摆脱单一成本优势的标签,转而通过自身的快速响应能力,为全球市场提供高适配度、高性价比的商品,在效率和综合服务上展现出了综合竞争力。

2024年,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跨境电商主体数量已达到12万家。除了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成熟品牌,大量的中小型工厂卖家也参与其中。而其出海方式,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为大企业做代工,而是逐渐升级为DTC(直面消费者)品牌、社交电商、直播带货和本地化运营等多元模式的出海矩阵。

然而,需求的复杂性也催生了对跨境金融服务“数字基建”的迫切需求。

对于大多数积极出海的国内企业而言,跨境支付环节长期存在诸多痛点。

最直观的痛点在于成本。传统SWIFT跨境支付,账期长达3-5天,手续费由汇款费、电讯费、中转行费等层层叠加,总成本可能高达2%。大型企业尚可运用远期结汇、外汇期权等工具对冲汇率波动,但对中小企业而言,这些工具门槛过高,现金流与成本控制备受挑战。

而成本之外,还有大量的合规问题和运营痛点。

全球监管环境日趋复杂,在反洗钱、税务申报、数据隐私保护等各个层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规则存在巨大差异。企业自行应对难度大、成本高,一旦触雷可能面临账户冻结、高额罚款甚至业务中断的风险。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出台利好政策,全国多地设立大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通关、结汇、退税等方面提供便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政策便利,也需要专业经验的加持。

事实上,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繁杂的细节远不止于此。

大量出海企业同时运营亚马逊、eBay、独立站等多个销售渠道,资金分散在不同平台、不同币种的账户中。多国、多平台、多币种的对账、归集、货币转换涉及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其复杂程度呈指数级增长。而海外投放广告、缴纳仓储费等场景又迫切需要虚拟信用卡等灵活的支付工具。而中国的产业出海,从来不是企业单打独斗的故事。

有痛点,就有商机。跨境支付机构瞄准的,正是这波跨境掘金的热潮中“卖水人”的好生意。

02

“卖水人”的好生意

从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相较于国内支付市场的深度“内卷”,跨境支付无疑是一片广阔天地。

连连数字CFO魏萍表示,跨境支付机构所服务的,正是传统机构无暇顾及的长尾市场。“我们就是专注于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服务死角,为中小企业跨境生意解决痛点。”

迄今为止,连连数字在全球范围内持有65张支付牌照,是打通美国全境支付服务的中国机构,前期的牌照布局为其卡住了跨境支付的关键生态位。还拥有香港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牌照,提供的服务可支持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30种货币的交易结算。

“通过多点牌照布局、广泛的合作方等构建的全球直连网络,不仅可以将费率成本大幅压降,更是可以将3-5个工作日的账期压缩到当日完成,甚至最快秒级到账。”魏萍表示,“更重要的是,境内和境外的牌照,连连大都是自主申领的,这种原生牌照布局的优势在于,既规避了并购整合的管理摩擦,也保障了用户体验的流畅性。”

魏萍向十字财经指出,强大的全球牌照布局不仅构成了连连的竞争壁垒,更在动荡环境中有效分散了经营风险。她透露,面对今年上半年关税战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连连凭借其灵活的牌照基础和战略纵深,迅速将业务重心调整至东南亚等近地市场。这一果断转向,成为其上半年在逆势中保持高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而这背后,是连连十六年支付场景深耕和十年出海探索积累的深厚功力。

而如今,连连数字所专注的,早已不止于支付出海,更是服务出海。

(图片来源:连连数字2025半年业绩报)

从连连数字的收入结构可以清晰看到,全球支付业务在其收入中占比达到60%,相较去年底,半年间增长了27%。此外,增值服务的占比目前虽然只有11.44%,但增速却达到了34.2%。

当一个生态能够建立起来,利润点就会非常多样。连连数字以支付为原点,延伸出一整套深度耦合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囊括数字化营销、一站式平台实现多平台资金自动归集与对账、退税缴税、供应链融资等一站式生态服务,精准延伸传统金融未能覆盖的价值链。

魏萍认为,“中国基因”是连连数字最重要的经营内核。“对于积极出海的国内企业而言,连连数字的中国基因恰能与其形成深度共鸣。基于共同商业文化土壤所生长出的洞察与共情,使我们的解决方案更贴近中国出海企业的真实痛点。”

她表示,作为一家扎根中国的支付机构,连连对本土企业的出海痛点具有近乎本能的敏感——从一键开店、全球收付款,到联合持牌金融机构提供的虚拟卡支付广告费、外汇避险,精准贴合中国跨境卖家的需求动线。而国内市场深度内卷打磨出来的产品能力、系统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一旦应用于海外市场,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

魏萍向十字财经透露,连连的未来策略是持续细化服务颗粒度,致力于“将每个服务模块标准化,使用户能像拼接积木一样自由组合、按需选用”。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她坦言:“市场很大,我们很小,但星辰大海,终将大有可为。”

来源:十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