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泸沽湖畔,夯土红墙的摩梭古村落焕发蓬勃的生机;鄞舍公园内,独具特色的景致吸引游客们驻足拍照打卡;新落成的“舍垮云乡”文旅综合体里,村民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摩梭文化手工艺品……这些生动的画面,正是鄞州区湾底村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舍垮村东西部协作结出的硕果。
泸沽湖畔,夯土红墙的摩梭古村落焕发蓬勃的生机;鄞舍公园内,独具特色的景致吸引游客们驻足拍照打卡;新落成的“舍垮云乡”文旅综合体里,村民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摩梭文化手工艺品……这些生动的画面,正是鄞州区湾底村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舍垮村东西部协作结出的硕果。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鄞州区人大代表、湾底村党委书记蔡国成。他用三年时间,在2500公里外的舍垮村写下对口帮扶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破局: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2022年7月,湾底村与舍垮村正式结对。彼时的舍垮村虽坐拥泸沽湖生态资源,却深陷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困境,发展举步维艰。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输血’,更要学会‘造血’,要给思路、给技术、给市场,激活内生动力!”首次考察后,蔡国成带去了20万元结对资金,也带来了发展的新思路。他
提出,舍垮村要在保护生态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对村落风貌进行妥善改造。
在他的建议下,舍垮村迅速启动微改造、精提升工程:保留摩梭传统建筑风貌的夯土红墙,打造鄞舍公园、湾舍振兴廊等网红打卡点;同时大力发展
7000亩高山苹果种植园,建设草莓大棚,
走
农旅融合
之路
。
▲新修建的鄞舍公园
如今的舍垮村,已成功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旅一体化的特色发展之路。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赋能:“湾底经验”的异地重生
“保护摩梭文化并非固守传统、一成不变,而是要让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共生共荣!”2024年5月,蔡国成第二次奔赴舍垮村。这一次,他带去了10万元的帮扶资金,更带去了一整套经过湾底村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方法论”。
▲蔡国成(左)为舍垮村带去10万元帮扶资金
围绕“舍垮云乡”项目,从乡村旅游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论证,到旅游项目特色化、差异化经验分享,以及乡村旅游六要素的规划建设,蔡国成向舍垮村分享了湾底农商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
今年,“舍垮云乡”文旅综合项目已建设完毕。该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增收,为舍垮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舍垮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成为泸沽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升华:共富路上的“双向奔赴”
今年7月,蔡国成第三次踏上舍垮土地,除带去10万元专项基金外,更将目光聚焦于舍垮村长远发展。在泸沽湖畔的鄞州—盐源人大代表乡村振兴助力站内,两地人大代表“围炉夜话”,共商乡村振兴之路。
“在湾底村资助和当地党委、政府关心下,去年开建的引水工程刚刚落地,惠及3个村555户村民,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同时引来了投资1500万的‘舍夸云乡’山泉水项目,实现‘一滴水激活一条产业链’!”四川省人大代表、舍垮村党总支书记李比玛扎石激动地说。
▲鄞州盐源两地人大代表共商乡村振兴
如今,两地人大代表又有了新的规划:今年秋季到鄞州举办“盐源苹果节”扩大品牌影响力,在湾底村搭建“湾底—舍垮共富超市”,推动盐源苹果、摩梭文创产品销往长三角;组织直播培训,培育摩梭本土网红,让年轻人成为乡村振兴“新农人”。
站在崭新的鄞舍公园前,李比玛扎石感慨万千:“湾底村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打开发展之门的‘金钥匙’!我们要继续携手,让泸沽湖畔的共富故事越来越精彩!”
三年携手共进,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发展理念。这条跨越千里的共富路,正书写着东西部协作的生动范本。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