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桐乡市洲泉镇申报的《老胶片如何盘活新乡村》这一案例成功获评全省优秀社科普及案例,彰显了洲泉镇弘扬电影文化,打响“水映洲泉”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成效。
近日,桐乡市洲泉镇申报的《老胶片如何盘活新乡村》这一案例成功获评全省优秀社科普及案例,彰显了洲泉镇弘扬电影文化,打响“水映洲泉”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成效。
据介绍,洲泉镇“光影故事馆”社科普及基地依托电影文化,创新开展“光影润人心”社科普及项目,通过放映优质电影作品,推动水乡电影文化基层传播的同时,带动电影文化与蚕桑文化、早茶文化融合交流,实现年度内电影放映覆盖全镇,电影研学覆盖桐乡全市,电影交流走向全省,让电影文化既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环,也成为洲泉镇文化向外走的一张金名片。
“在乡村振兴推进中,乡村面貌一新,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持续提升,传统农村电影影片放映老套无新意,放映模式难以满足多元需求,造成当下农村电影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升级迫在眉睫。”洲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依托深厚文化积淀,开启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
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电影系的一位学生十分喜欢看电影,特别是胶片播放的黑白电影更是他的心头爱。他指着光影故事馆里刚播放完的电影——《蚕花姑娘》说道:“这样的形式不仅带他了解了江南水乡的养蚕知识,更把我的记忆带回了小时候和家人一起看露天电影的快乐时光。”该项目尝试做好“社科+”文章,为老百姓送上精神食粮,推动电影文化传承发展。
在洲泉镇“四代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以光影故事馆为主要阵地,“光影润人心”社科普及项目以“培育”“破茧”“新生”三部曲,有力推动电影文化事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共进。
洲泉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发起者,以桐乡市湘源文旅有限公司为主要经营者,通过与群团合作,招募到240余名志愿者,培育了以青年志愿者、社工为主的放映队伍和电影文化推荐队伍。通过举办人小志大上映65周年交流会、水乡电影交友会等活动,以老中新传帮带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项目。
面对群众多样化需求,项目重构活动形式,创新推出“老年戏剧专场”“中青年汽车影院专场”“青少年寒暑期托管专场”“露天电影文化节”等特色专场,并将露天电影与茶馆融合,开展“电影茶馆”主题活动。打造“电影+乡村旅游”模式,新设3处露天电影点,推出红色电影加乡村旅游模式,带动乡村流量。利用群众闲暇时间,创新开展“电影茶馆”主题活动,送80余场专题电影到“茶馆”,穿插“理论微宣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电影文化在基层焕发生机。
依托水上精品线项目,建成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全省首个露天电影文化主题馆——光影故事馆。馆内珍藏百余台电影放映机及各类老电影胶片,搭建起乡村电影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设置“流动+固定”双重场景,以“四代电影人”为核心,打造水上宣讲巴士,推出“寻迹光影 感悟历史”光影故事馆红色研学路线,守护电影根脉。通过与各类院校合作运营,开发《老电影,新传承》《第七艺术》等精品校本课程,将“露天电影文化科普”和“放映体验活动”送进学校、青少年宫,让光影记忆代代传承。
截至目前,洲泉镇光影故事馆已成为中国美院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开设相关研学课程活动,开展电影免费教学推广,为学员送去“文化大餐”1100余场,惠及学员近8万人次。4年来,累计放映露天电影2800余场,服务时长2.8万小时,受益人数12.8万人次。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