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CFO/PD/PM,会如何搭建【财务共享中心】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18:05 1

摘要:企业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搭建需求日益迫切,其依托数字化技术整合财务流程、强化集团管控,却也面临系统集成、变革阻力等挑战,成为企业降本增效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探索方向。

企业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搭建需求日益迫切,其依托数字化技术整合财务流程、强化集团管控,却也面临系统集成、变革阻力等挑战,成为企业降本增效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探索方向。

Hi,围炉喝茶聊产品的新老朋友好!话题未开始之前,先简单说下为什么会写此文,最近在某招聘网上看到吉利发布的招聘:财务共享的岗位,瞬间思绪万千,有关财务共享过往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然后就有了它….。

好了,言归主题。本文将从背景、概念、适用什么企业、涉及部门、制度和流程、技术架构、遇到的问题等,6大模块入手一点一点的切入,一块一块的展开,开启一段财务共享中心探索之旅。文章共7147字,建议先收藏,然后慢慢钻研。01背景

“财务共享中心”这个词,近年不少人都听过。不少上市企业,特别是集采购、生产、研发、销售、售后于一体的集团企业咬着牙都要投入千万级IT系统,组了上百人的团队,来运营财务共享中心、赋能企业降本增效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围炉第一次接到:财务共享中心(FSSC),2021年在杭钢时,由元年公司向我们介绍得。要搞清上市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什么热忠于搭建:财务共享中心(FSSC)背后的原因即背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围炉特从企业痛点、技术、内外环境、理论指导等维度梳理如下:

1、企业内在需求即痛点

运营成本高:重复投入场地、设备、人力(每个分子公司需单独购买财务软件、配备档案柜、配齐财务岗位导致企业资源浪费)。当企业业务扩展到海外,财务更麻烦和国内财务套打法又不一样,当年在杭钢股份时,公司业务涉及到东盟、欧盟、韩国、墨西哥、中东与俄罗斯等市场)。

效率低:各分子公司流程、数据、口径不统一,处理方式五花八门。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之间需反复拉会沟通确认、查找原因排除问题,耗时耗力。

财务管控乏力:集团总部难以对分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控。会计政策执行不统一、数据口径不一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集团财报合并困难,且容易滋生合规风险。

2、技术更新跌代

财务共享中心(FSSC)除了企业内在痛点外,更重还要有强大技术支撑,否需求无法落地成为废纸一张。

ERP系统普及:国内用友、金碟;国外SAP、Oracle等、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

网络与影像技术:4/5G高速网络允许数据、文档和图像实时传递。影像系统(高速扫描仪、存储、电子签名、发票验真系统)实现了纸质单据的电子化,打破了共享的物理距离限制,使得“一个中心服务全国甚至全球”成为现实。

系统协同合作:OA系统:用于流程审批、单据流转;电子档案系统:用于发票、合同等电子文档的归档与管理;BI/报表与数字化看板:用于数据分析与可视化。OCR(光学字符识别)、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FSSC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其价值倍增。

小结:鉴于文章篇幅有限,内外环境和理论指导这两方面就不聊了,有兴趣者可自行百度或私下交流。财务共享中心(FSSC)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力量共同驱动的必然结果。没有技术支撑财务共享中心(FSSC),将终沦为数据孤岛,譬如共享中心仅实现了财务系统与ERP的对接,未打通CRM、WMS、TMS系统,导致订单、库存、物流数据分散,无法支持“全链路成本核算”。

02概念

通过第一大模块的学习后,紧接着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财务共享中心”。其实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不要让网上高大上的词给迷惑。

2.1、概念:财务共享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 FSSC)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模式,核心是通过集中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手段,将企业内各分子公司重复性高、标准化程度高的财务流程集中处理,实现降本增效、强化管控、提升财务价值的目标。

2.2、关健词:重复性、集中化、标准化、数字化、降本增效、强化管控。

小结:将分散在各分子公司的财务职能(如报销、费用、应付、应收、资金结算、报表编制等)剥离并集中到一个物理/虚拟中心,通过统一流程、标准、系统和人员,实现规模效应。(注:大华股份在1399E座一楼,就设立了个财务共享中心)

03适用什么企业

通过前面两大模块的学习后,相信大家对财务共享中心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进一步聊聊FSSC另个话题:什么样企业适合搭建财务共享中心?

当然FSSC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它有其明确的适用边界,具备以下特征的公司更适合且更能从财务共享中心获益。

另外FSSC是要真金白银投入,非一次性投入而是持续投入和迭代优化制度、流程、系统和人员(注:节省文章篇幅,围炉特整如下)

小结:中小型公司、或者业务高度分散的企业没必搞财务共享中心,毕竟这个是要真金白银投入。不过在业内有个不成文章标准:年营收≥50亿元、分子公司数量≥15家、核心流程(报销/应付/应收)差异≤20%、需强化集团管控(如统一税务/资金/预算)、财务人员占比>15%(营收占比)、已部署ERP系统、管理层明确支持财务转型。

像华为、中兴、阿里、京东、苏宁、恒生电子、浙大网新、杭钢、海康、大华等企业均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从而实现全球财务集中管理。当然吉利更不能例外了。这里围炉推荐大家:去知识星球上看看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的FSSC实践案例。

04部门、制度和流程

首先FSSC的搭建不仅是财务部内部的事,而是牵动了整个企业的组织神经,所以有关涉及部门、制度和流程,围炉简单和大家聊聊。

4.1、部门

4.2、制度

FSSC要遵守的制度有很多,一般有这些,具体因公司而定:基础管理制度、流程规范、风险控制、系统与数据管理、服务与质量、人员管理、跨部门协作制度等,如费用报销制度中的审批权限、单据要求,应付付款中的三单匹配(订单、入库单、发票)等,具体到操作细节,比如影像系统的使用规范、电子档案的存档期限等,规范集团资金归集和下拨规则等等,这里就不展开聊了。4.3、流程

FSSC在服务内外部客户时是有规章流程可循的,结合不同公司抽像出来,供大家参考,如下图所示:(具体FSSC流程要因公司而定)

小结:部门(参与者)、制度和流程,制度是必须遵守的规则,而流程是在规则下要执行的具体任务。三者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财务共享中心的有机整体。05技术架构

通过前面5大模块的学习和知识的铺垫,终于到了如何搭建财务共享中心。不容易,除了我们上面说得组织架构变动与优化、规则制度梳理、流程再造与优化外,更重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赋能FSSC。当然FSSC的技术支撑体系是个非常专业且复杂的系统,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地方,烦请看下图:财务共享中心系统架构图。

通过上图就能直观感受到:财务共享中心整个支撑系统的复杂性和庞大性,围炉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前端交互层、流程与应用层、技术赋能层、数据与集成层4大模块以及相应的系统。

5.1、前端交互层

PC端、移动端、企微或钉钉

5.2、流程与应用层

费用报销系统(每刻/Concur)、财务共享运营平台(用友/金蝶/汉得)、ERP核心系统(SAP/0racle/用友/金蝶)、资金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系统、OA审批流。

5.3、数据与集成层

主数据管理(数据标准源头)、数据仓库与BI平台(数据分析与决策)

5.4、技术赋能层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来也/UiPath)、OCR智能识别(合合/百度)、银企直联、电子发票与档案、AI与机器学习。

5.5、实战:员工报销流程

5.5.1、业务背景:销售总监大王总带着帅哥美女助手去魔都洽谈一笔合同,与大客户大战三天两夜后,成功拿下一个小目标的合同,花费10万元,其中机票5000元,酒店住宿5000元,请客户吃饭、送拌手礼、其它应酬花费90000元,均取得合法发票,正在填写单据进行报销。

5.5.2、员工报销时序图:我们就以上面经典的 “员工报销” 流程为例,来看财务共享平台中各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赋能公司降本增效,如下图所示:

5.5.3、员工报销玩法:传统玩法-分层分级:根据金额梯度设置好审批流转条件,触发不同审批人去审批,待审批完后财务共享平台 -> 生成凭证 -> 付款 -> 通知员工。新型玩法-信用:信用分越高且报销金额在允许范围内时,审批流程节点越少、审批时效越快,甚至秒批。事后发现报销有弄虚作假、违反公司制度则会扣减信用分,严重的送交给公司内审合规部或国家公安机关。反之信用分越少,审批节点越多,审批时效越慢。

5.6、费控重要技术员

在报销过程中有:OCR智能识别引擎、RPA机器人、OA审批引擎和ERP这四个都重要技术。下面我们先介绍下OCR智能识别引擎、OA审批引擎,剩下两项技术后面有机会我们接着来细聊。

5.6.1、OCR智能识别引擎

1、概念:一种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CR) 和人工智能(AI) 技术,自动从各类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火车票、出租车票、飞机票和名片等)的图像或PDF中,提取关键结构化信息(如发票代码、号码、金额、税额、开票日期、买卖方信息等)的技术。5.6.2、OCR智能识别引擎工作技术原理

当然OCR智能识别引擎有几个关建技术:图像预处理、票据分类、深度学习、智能稽核。通过AI模型自动判断属于那种类型的票据,从而调用不同的识别模板。基于大量发票数据训练的模型,能精准定位和识别各种版式。运用财务逻辑进行交叉校验(如:不含税金额 + 税额 = 价税合计金额),进一步保证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OCR智能识别发票截图

5.6.3、实际使用OCR引擎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OCR智能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然而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技术、发票和流程/管理层面。

技术层面:OCR服务通常通过API调用时网络延迟、服务商服务器故障、接口限制(如每秒调用次数)会影响集成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特殊/转译字符的问题有特殊符号(如括号、横线、星号),OCR对这些字符的识别率可能较低,导致信息缺失或错误;发票上的数字和文字如果有模糊,OCR可能把“0”认成“O”,或者“6”和“8”混淆。

转译字符会导致开出来的发票界面错乱,相关字段无法识别

发票层面:不细说了,一般有纸质发票本身陈旧、褶皱、污损、反光,图像预处理也无法完全修复,直接导致识别失败或错误。

流程与管理层面:同样不细说了,强化系统功能更新与跌代: 不光有OCR,更要集成自动查重、自动真伪查验和智能审核规则、国家税务总局可能会更新发票的版式设计但自家的系统未同步更新、优化人工环节、设置合理预期。5.6.4、OA审批引擎

前面我们聊过了OCR智能识别技术,下面来聊聊OA审批引擎,它也是企业经营生产中一项重要工具,起到了风险可见、风险可控、风险可分摊、降低运营成本、权责清晰、赋能管理决策。下图PC端OA审批流(移动端审批也很重要)。

小结:OA审批流程除了本身功能外,它和消息、任务、企业组织架构、角色和权限等强相关、共同构成了OA审批流有机整体。就不开展了,再回到上面员工报销:销售总监大王总此次10万元,金额大肯定经历审批节点多,应该要财务总监和总经理等审批。另外审批流还有不同玩法,可加【审批基时】字段,提升审批效率。根据不同的审批场景和单据默认给出【审批基时】 =30小时,超出后采用不同提示方式告审批人来及时审批,同时列表打上标签【超时多少、严重超时】。

驳回同时哪些审批节点可以支持、哪些审批节点又不支持驳回、可以直接驳回到结束或创建等均有根据企业内部需求和二次开发。所以财务共享中心持续投入的过程。

5.7、应收管理

应收应付是企业最为重要两条生命线,鉴于文章篇幅有限,我们先重点聊下:应收,首先企业得盈利赚钱,当然主要从应收款里面来。应付很重要暂且这里就不聊了,有兴趣者可自行百度或私下交流。

5.7.1、概念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而应该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在FSSC中,它主要处理 “商机 -> 客户 -> 合同 -> 订单 -> 发货 -> 物流 -> 对账 -> 开票申请 -> 开票 -> 收款 -> 财务” 流程。集中到FSSC进行统一处理的管理模式,它核心管理的是 “订单到收款” 流程。

5.7.2、应收核心流程

为了更好了解大B企业的应收款项流程,以上市大型某钢结构企业为例,B2B企业不同于C2C,订单远比它复杂得多,大B企业的订单在下单人、内容、类型、配单、另外更需要层层审批后才发货 -> 物流 -> 对账 -> 开票申请 -> 开票 -> 收款 -> 财务”,如下图所示。

小结:方便大家学习,围炉特准备了文字版的内容:生成订单与发货:销售签订合同,不同角色审批完成后生成不同维度的订单;仓库根据订单发货,在系统中生成发货单。开票申请:可根据合同、订单和订单明细等维度在系统中创建开票申请,关联具体的销售订单和发货单,填写(开票信息、客户信息、收票人信息、快递信息和开票明细等)。审核与开票: FSSC应收会计审核开票申请信息(客户、金额、税号)是否准确、完整,审核通过。

收款与核销:客户付款后,银行流水通过银企直联自动同步到ERP。对于无法自动核销的款项(如客户汇款不注明发票号),需要应收会计人工干预,开发收款认领功能。

审批:大B企业必须做的一项又累又若事项,它可做到风险可见,风险可控、风险可分摊。围炉见过审批条件复杂(结合金额、关联项目等级、合同条款、毛利、预警红线等),另外审批节点多则上百个(如果流程中不同审批节点,审批人是同一人时,则自动审批同过)。

对账:内部对账、与客户对账、与总账对账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后面重点写篇《对账系统,从入门到精通》的文章。

5.7.3、应收分析智能看板

除了上面内容外,财务共享中心需对应收数据进行各种维度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把数据分层分级展示不同岗位如:销售和商务、财务、管理层和公司高层去看,支撑公司精细化管理,数据智能分析提前预警,建立从业务到汇款的应收账款管理闭环,是财务共享中心的重点工作。

1、账龄结构分析:找出逾期的风险,0-30 天(信用期内)、31-60 天(轻度逾期)、61-90 天(中度逾期)、超过 90 天(严重逾期),然后系统自动算每个层级的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百分比,账龄结构能直接反映账款收回的紧急程度和风险大小。

2、坏账准备覆盖率:公式是坏账准备覆盖率 =(期末坏账准备余额 / 期末应收账款总额)× 100%。

3、周转效率分析:周转效率分析主要是衡量应收账款变成现金的速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DSO(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公式:DSO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 当期销售收入)× 当期天数。

小结:通过收账款数据 – 分析钱什么时候能收回来(流动性)、可能收不回来多少(风险性)、收回来的速度够不够快(周转效率),当然还有其它指标就一一列举了。5.8、共享影像管理回到文章头部吉利在招:财务共享影像数字化产品经理,我们一起来聊财务共享影像管理,在恒生电子、杭钢、大华时因工作需要常去财务部门,会看到财务部公共区会摆放好几台票据高速扫描仪/高拍仪,如下图所示。

高速扫描仪/高拍仪

5.8.1、解决了什么痛点?

共享影像管理系统是FSSC的“数字血液”,它解决了企业:效率、成本、风险控制、服务质量、业务连续性等核心痛点。如多岗位、多地点可同时调阅同一张影像,审批流实时推进;消除大部分快递和打印成本,节省物理仓储空间,影像上传后不可篡改,操作日志完整,支持远程审计,业务员可在线跟踪进度,财务人员秒级检索任何历史凭证;电子影像多副本备份,灾难后业务可快速恢复。

5.8.2、共享影像管理系统

5.8.3、和哪些系统进行交互

共享影像管理系统绝非一个信息孤岛,几乎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打通。其核心交互关系与数据流向如下图所示,它的价值恰恰在于与企业内其他核心系统的深度集成和交互。

5.8.4、数据交互格式与内容

5.8.5、共享影像管理系统核心功能模块

小结:共享影像管理系统先聊到这里,简单提下:共享影像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区别:前后衔接、各有侧重。影像系统管的是 “过程”,处理的是电子影像,核心目标是 “流转”。档案系统管的是 “结果”,处理的是电子档案,核心目标是 “归档”。后面我们再来聊聊:档案管理系统。

06遇到的问题

在搭建财务共享中心的路上,你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让人抓狂、有的问题是优先级和排期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6.1、变革管理阻力:最难解决的通常不是技术或流程,而是“人”的问题,即变革管理。 流程、组织、技术是三大核心挑战,但其背后都指向“人”的阻力和顶层设计不足,目标定位不清晰;6.2、信息系统集成困难:系统架构差异大,不同业务板块、不同下属单位使用的信息系统架构各异,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系统间数据交换困难。其次,系统接口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各系统之间的对接需要定制开发,增加了集成的难度和成本。最后,系统更新不同步。各系统的更新升级不同步,导致接口失效或数据格式变化,影响系统间的正常交互。

6.3、数据治理方面:数据质量问题,数据完整性不足、数据准确性不高、数据一致性差(如下图所示)、数据时效性不足,数据更新不及时,难以及时反映业务变化。忽视税务风险与合规管理等。

发票作废时操作不规范导致数据问题,整理数据重新按修正的方式刷新数据好了,就写到这里了,欢迎私信、评论和留言一起交流、一起进步,我们评论区见。下期文章:大动作!基金直销平台(FISP)上线,影响有多大?平台定位及系统架构解读!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