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由江苏省教育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省广播电视总台等推出的江苏青少年普法创新品牌直播课堂“开学法治第一课”上新,全省7000余所中小学校师生、家长一同学习防范网络诈骗、守护自身权益的法治“新技能”。
日前,由江苏省教育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省广播电视总台等推出的江苏青少年普法创新品牌直播课堂“开学法治第一课”上新,全省7000余所中小学校师生、家长一同学习防范网络诈骗、守护自身权益的法治“新技能”。
课堂情景剧《“算”出来的真相》中,初中生柯楠(化名)因辩论赛失利,用AI生成的“推理帖”造谣对手陈默(化名),谣言在网络上快速扩散。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法官李佳鸿走进课堂,以案说法宣讲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的“防范网络暴力”相关内容,戳穿“AI创作无需担责”的误区。
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说“法”。小学生主演“游戏皮肤诈骗”,初中生演绎“AI造谣”,高中生表演“出借微信号涉诈”……法治课以“网络空间安全、AI内容风险、电信诈骗”为核心主题,创新采用“分龄情景剧”方式,把青少年网络高频风险场景搬上课堂。孩子们自带“主场感”的表演,配上熟悉的“梗”,切实增强了代入感。
课堂上,学法氛围持续升温。法官结合情景剧案例释法明理,明确“网络造谣”“出借账号”法律后果,把抽象的法律知识变成简单易记的“避险口诀”。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反诈大队警官还拆解了“撒网式诈骗”“AI换脸伪装”等网络诈骗套路,鼓励孩子们遇事别慌、勇敢求助。
“法治教育不是走过场,而是帮孩子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生动的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南京市第一中学相关负责人说。
自2022年开课以来,“开学法治第一课”每年9月1日15时准时开讲。课程设计从青少年视角出发,汇总梳理近期涉及青少年的法律焦点问题,根据青少年法治需求和教育规律,开创“定制+情境+体验”模式,打造以案说法、以剧为引的特色法治情景剧,将晦涩的法律知识转化成丰富有趣的表达,用同学们最易接受的方式传播法治理念、法治精神。
文章来源丨江苏司法行政在线
来源: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