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京报、极目新闻、央视新闻】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京报、极目新闻、央视新闻】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提到内娱“低调实力派”,朱一龙一定是绕不开的名字。
从《镇魂》里的“一人三角”到《人生大事》里的殡葬师莫三妹。
他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圈粉无数,既是观众心中“温柔敬业的居老师”。
也是业内公认“肯沉下心磨戏”的好演员。
而如今,37岁的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2018年,是朱一龙演艺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他从“小透明”跃居顶流的关键一年。
上半年在《镇魂》中他一人分饰三角。
既是温文尔雅的沈教授,又是清冷破碎的夜尊和冷峻的黑袍使。
“一人千面”的演技让剧集口碑与热度双爆。
下半年《知否》中,他饰演的小公爷齐衡更成了“白月光”代名词。
两部剧连爆,让朱一龙从“查无此人”到商业代言、综艺邀约接踵而至,一跃成为内娱顶流。
但红了之后,朱一龙却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一般的艺人在爆火之后,都会去演一些“舒适圈”中的角色巩固自己的热度。
但朱一龙没有选择和其他艺人一样,沉浸在自己爆火的角色中。
相反的他更专注于“有挑战性、能成长”的角色。
毕竟流量是暂时的,能让饰演的角色留在观众心中才是最重要的。
此后,他相继出演《叛逆者》中的革命战士林楠笙,《峰爆》中舍的隧道工程师洪翼舟。
虽然每个角色都与“顶流标签”无关,但却都是对演技的极限考验。
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朱一龙踏上演艺路的起点,最初是为了圆妈妈的演员梦。
读高三的朱一龙,在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显得有些迷茫。
一时间,他还真找不出自己的喜好,不知道将来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因此,他考虑过去选一些稳定的专业。
可是,一向对朱一龙有着严格教导的妈妈,却建议朱一龙去参加艺考。
这是因为朱一龙的妈妈自己有一个“演员梦”,想让儿子替自己去实现。
没想到阴差阳错,朱一龙竟然成功“火”了。
但朱一龙“爆火”的背后其实并不容易。
06年,朱一龙以专业前10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自此他开始扎进了表演的世界。
可奈何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09年刚出道时,他只能拍一些低成本数字电影。
而这些作品多在地方台深夜剧场播出,基本上没有什么水花。
好不容易等来了《芈月传》这样的大制作,邀请他出演成年嬴稷。
但最后剪出来的戏份却少的可怜。
就这样熬了9年,虽然他基本上每年都有戏播出,却始终“戏红人不红”。
终于在18年朱一龙一炮成名。
从那以后朱一龙的名字开始被更多人熟知,他的演艺事业迎来了全新的篇章。
22年,他更是凭借《人生大事》中的“莫三妹”一角拿下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可在得奖的同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有人质疑“莫三妹是角色讨巧,换谁都能火”。
有人说同时获得提名的有沈腾,吴京等实力派演员,那个不比他演得好。
然而事实是,在金鸡奖的评选中,15位评委全把票投给了他,用专业的认可击碎了流言。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朱一龙已经成为,中国影史第4位累计票房破百亿的中国80后男演员。
他用用实打实的票房成绩,向观众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而近日央视的一次高调官宣,又把他拉到了风口浪尖上。
就在昨天,央视发文金熊猫奖奖项提名。
37岁朱一龙凭借《河边的错误》被提名最佳男主角奖。
“金熊猫奖”的含金量也不必多说。
作为中国面向全球的重要文化奖项,由国家广电总局直接牵头举办。
是中国影视领域为数不多的 “国家级国际奖项”。
能够参加竞选的也不只有中国的作品,其中还包括很多外国作品。
而朱一龙能够凭借《河边的错误》中优秀的表现,从一众实力派演员中脱颖而出。
没有运气,靠的全都是自己的努力。
《河边的错误》,在一开始大家就都不看好。
这部电影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是一部妥妥的文艺片。
然而这类题材的电影,往往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所有人都预判这部文艺片的票房表现不会很高。
但影片上映后,不仅口碑持续发酵,票房也一路走高,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
这离不开男主角朱一龙的付出。
原著小说中,马哲这个形象比较模糊。
对于其形象甚至心理描写,余华没有着墨太多。
而电影通过影像叙事,人物要活生生地站在观众面前。
朱一龙为了塑造这个人物,花费了大量精力。
为了贴近角色,他提前半个月深入刑警队体验生活,观察办案流程与民警状态。
而他饰演的角色,前后有反差,他先是增肥30斤,之后又减重20斤。
甚至为了贴近角色气质,每天都会计算自己胡茬的长度。
这个曾经被贴上“流量标签”的演员,早已蜕变成能驾驭复杂角色的实力派。
此次金熊猫奖提名,是对他的认可。
他用实力堵住了所有非议。
不仅如此,就连央视都引用他的话题发文。
难怪他会获得全网恭喜,甚至还有恭喜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不过,金熊猫奖的提名对他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朱一龙的成功从来不是“一夜爆红”的偶然。
而是多年沉淀,对表演的敬畏和坚守。
他的成功是“认真演戏”的胜利,更告诉我们真正的演员从不需要依赖外部标签。
那些为角色付出的汗水、对演技所保持的初心,最终会成为耀眼的勋章。
来源:维京晋州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