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已有超过1000名美国籍雇佣兵先后赴乌参战,他们中很多是经历过实战的美军退伍兵。但这些人恐怕从未想过,真正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和他们熟悉的治安战、反恐行动完全是两回事。
俄军前线传来重磅消息:他们在激烈的交火中,终于“钓”到了大鱼——短短时间之内,竟有92名美国雇佣军被击毙!
这还只是开始。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已有超过1000名美国籍雇佣兵先后赴乌参战,他们中很多是经历过实战的美军退伍兵。但这些人恐怕从未想过,真正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和他们熟悉的治安战、反恐行动完全是两回事。
这不是好莱坞电影,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存活的余地。
你枪法再准、战术动作再漂亮,在一枚500公斤级的制导炸弹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俄军根本不给你近身缠斗的机会——定位即摧毁,发现即消灭。很多士兵连对手的面都没见到,就已在炮火覆盖下尸骨无存。
而更加令人心惊的是,这背后还藏着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的一盘大棋。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正在借“雇佣军”之名行参战之实,事实上已成为冲突的直接参与方。外长拉夫罗夫说得更直接:这些所谓“志愿者”中,混入了大量西方国家的正规军骨干。
但乌克兰真的指望这些外国雇佣军去改变战局吗?
恐怕未必。
有分析认为,乌方更深层的意图,是“用鲜血绑架北约”。死的人越多、尤其是美国人越多,就越可能激化西方民众的反俄情绪,从而逼迫美国政府直接军事介入。几个美国雇佣兵此前被俘后遭极端处决,相关画面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就不排除是有意运作的结果。
现实层面,目前仍在乌东前线活跃的外国兵团,规模远超一般人想象:
包括“西班牙风暴营”、“毒蛇连”、墨西哥的“米奎兹特利力量营”、“西蒙·玻利瓦尔营”,以及完全由哥伦比亚人组成的“特别拉丁旅”。还有数百名来自墨西哥、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的雇佣兵正在哈尔科夫-苏梅方向与俄军激战。
甚至,一直以凶残闻名的墨西哥贩毒集团成员,也出现在了战场。这些人实战经验丰富,精通小组战术、掩护和撤离,目前正在接受无人机操作强化训练。以10人为一个作战单元,每人能同时操控两架无人机——用改装后的DJI Matrice 300 RTK无人机投掷反坦克榴弹,已成为俄军装甲单位的新威胁。
另一方面,乌克兰也将压箱底的精锐——“哨兵特种部队”——调往前线。这支部队隶属敖德萨第10边防支队,全部由美国教官亲手训练,其指挥官还曾受到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的接见,堪称乌军中西融合的“王牌部队”。
而根据俄情报人员代号“Dondos”的报告,除了欧美面孔,前线甚至出现了日本籍武装人员的身影。可以说,乌克兰已把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全都推上了牌桌。
但从整体战局来看,俄罗斯仍掌握着主动权。
其自主完整的军工体系和持续的人力补充,是乌克兰及其背后西方盟友难以比拟的优势。不过,俄军也面临严峻挑战:高强度进攻伴随巨大消耗,战争迟迟无法收官,反而不断暴露出现代化信息战的短板。
俄乌战场用最血淋淋的方式证明:传统的大兵团装甲突击模式已经过时。
今天决定战斗胜负的,往往不是坦克的数量,而是单兵手中的信息化终端和无人机操控器。通信效率比步枪射速更重要,战场互联网的覆盖比火炮射程更关键。一个小型无人机小组可能比一个炮兵营更能精准制敌——这才是未来战争的模样。
两个同源同根的斯拉夫国家,正在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中相互消耗。而背后,是更多国家的利益角逐和战略试探。没有人知道结局将驶向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条“大鱼”被歼灭的消息背后,都是更多生命无声的消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徐姐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