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首款空基核导弹惊雷-1问世,轰-20有可能更加遥遥无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20:33 1

摘要:1997年B-2开始服役美国空军,在将近三十年后的当下,已经没几个人还会谈到一件事,当年美国研制B-2的构想可只是在西伯利亚上空猎杀导弹导弹发射车,其本质就是欺负西伯利亚地广人稀,防空力量薄弱。

备注:以下内容都是基于公开信息的个人观点,纯属讨论。

其实当我看到惊雷-1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恐怕不会再有轰-20了,或者说即便中国有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也绝对不是“复刻美军B-2”。

1997年B-2开始服役美国空军,在将近三十年后的当下,已经没几个人还会谈到一件事,当年美国研制B-2的构想可只是在西伯利亚上空猎杀导弹导弹发射车,其本质就是欺负西伯利亚地广人稀,防空力量薄弱。

30年前B-2都不敢进入苏联的欧洲部分,怎么到了2025年,“B-2能从亚太方向进入我们领空而不被发现”这种话怎么就有那么多人相信?

为什么要研制惊雷-1这种战略核导弹,这才是问题关键。

我也希望有轰-20,因为我也喜欢赢学,我们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直接全面开花,三大结构直接满配,乘波体的鹰击-17,双锥体的鹰击-20,吸气式的鹰击-19,再看看大洋彼岸,高超音速导弹至今还是零。

以前我也喜欢讨论到底需不需要隐身战轰,现在觉得没必要,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感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下面就来好好聊聊惊雷-1这个首款空基战略核导弹。

还是那句话,在我看来射程永远是讨论这种战略导弹必不可少甚至是排在第一的数据,93阅兵对惊雷-1的解说词可是“空基远程导弹”,之前在讨论巨浪-3的时候就说过一次,远程导弹的射程定义在5500-8000公里之间,如果从这点来讲,那么惊雷-1的射程大概率是超过了5500公里。

关岛距离咱们近海可是只有大概3000公里,也就是说哪怕只在家门口发射惊雷-1,只要有需要就能覆盖第二岛链的所有目标。

谁都知道在现在这个地缘局势下,93阅兵有多重要,能放到这场阅兵上的装备能是“花架子”?那都是要抢的,没记错的话,火炮好像是一门都没有,在阅兵时常和方队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传统陆战方队更是大幅缩水,取而代之的正是惊雷-1首款空基战略核导弹,长剑-1000首款高超音速陆基巡航导弹,从鹰击-17到鹰击-21至少四款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不就是因为地缘局势导致的,相比地面战争,海上空中的斗争压力和潜在威胁更大,2024年4月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堤丰”这种中程导弹系统之后,仅仅时隔一年半不到,2025年9月美国就计划也在日本部署“堤丰”。

虽然说“堤丰”只是美国在2019年退出《中导条约》之后的应急产物,其实就是把舰载MK-41垂发搬到了地面,能够发射标准-6和战斧这两款导弹,尽管战斧是1972年就开始研制的“姥爷货”,速度只有区区0.9马赫,但是理论射程高达2000公里却能攻击亚太相当区域的海上目标。

说的再直白点,一旦把战斧部署到“海上咽喉要道”附近,2000公里的射程就能形成一个扇面,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能打到,这样他们就能把日本菲律宾当成桥头堡,他们好在背后“坐山观虎斗”。

你想躲在背后就能躲在背后了?你想坐收渔翁之利就能坐收了?现在能明白了吗,惊雷-1到底有什么作用?

多款舰载空基高超音速反舰导弹,1款高超音速陆基巡航导弹同时亮相,最大射程直接涵盖1000公里-4000公里,2025年6月前后,国产航母编队直接突破关岛,A2AD又得往前推了,第一岛链已经形同虚设,第二岛链也快要结束了。

没错,即便是根据猜测,首款空基战略核导弹的射程顶多只有不到8000公里,按照传统观念来说,从近海发射是肯定打不到大洋彼岸的。

可问题是谁家的三位一体核打击是完美无缺的?很多人都会说我们的海基核力量不足,空基核力量不足,咋就没人提美国的下一代陆基战略核导弹“哨兵”因为预算超支1410亿美元下马,怎么就没人提美军现役民兵-3都快服役50年了?

有句话叫护犊子,就算不护犊子也至少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吧?如果我们有能力把轰-6N送到关岛附近呢?然后再继续提高惊雷-1的射程,我们的空基战略核打击能力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

有一个词叫此消彼长,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军事技术,尤其是看到我们自己的军事技术一定更是要这样,下面还想再讨论一个基于惊雷-1的问题:美国有没有类似的这种空基战略核导弹呢?

还别说,美国还真有空射核导弹,但是得先给一些泼盆冷水,因为很多人都吹捧的B-2并不具备携带防区外打击的AGM-86B空射核巡航导弹,目前在美军的战略轰炸机队伍中,只有B-52H具备这个能力。

AGM-86B于1973年研制,1982年开始服役,每架B-52H可携带20枚,最大射程2500公里,命中精度CEP为30米,巡航速度是0.7马赫左右,核当量20万吨,但是因为年代久远,维护保障费用高,美军正计划研制新型LRSO来取代他。

下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像LRSO这样一款采购10发的成本就高达5亿美元的导弹,有这钱不如多造几架B-21,反正一架B-21的制造成本也不过8亿美元,没错,确实用了不过这两个字,之所以用这两个字,并不是因为8亿美元是个小数字,而是因为LRSO都这么贵了,8亿美元就能造一架B-21这种隐身战轰,还算贵吗?

说到底,对于惊雷-1的理解必须基于A2AD这个大背景,说的再直白点,2025年不是1991年,我们更不是之前的北方邻居,我们不需要追求处处领先美国,我们真正追求的是在维护全球和平的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利益。

第一岛链问题都没解决,第二岛链问题都没解决,就算是我们研制出了隐身就一定能突破太平洋的层层反隐身网,谁能保证?

来源:独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