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项颠覆性研究正在改写医学界对心脏病发作成因的认知。芬兰和英国科学家最新发现,潜藏在动脉斑块内的细菌生物膜可能是引发心肌梗死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为心脏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
信息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9/250907172651.htm
一项颠覆性研究正在改写医学界对心脏病发作成因的认知。芬兰和英国科学家最新发现,潜藏在动脉斑块内的细菌生物膜可能是引发心肌梗死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为心脏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
隐藏数十年的"定时炸弹"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心脏病发作主要由胆固醇堆积和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然而,坦佩雷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此前被忽视的关键机制:细菌生物膜在心脏病发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心脏病发作可能不仅仅是由胆固醇引起的,病毒感染后被唤醒的隐藏细菌生物膜也可能引发心脏病。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甚至可能催生心脏病疫苗。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研究显示,口腔细菌能够在含胆固醇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形成一层凝胶状生物膜,这些细菌可以在人体内潜伏数年甚至数十年。由于生物膜的保护,这些休眠细菌能够有效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测和抗生素的攻击,如同藏匿在堡垒中的敌军。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怀疑细菌与冠状动脉疾病存在关联,但缺乏直接而令人信服的证据,"研究负责人佩卡·卡胡宁教授表示。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到了多种口腔细菌的DNA证据。
更为关键的是,研究人员开发出针对这些细菌的特异性抗体,意外揭示了动脉组织中复杂的生物膜结构。这一发现为理解心脏病发作的微观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
病毒感染:唤醒沉睡细菌的"警报器"
研究揭示的机制更加复杂而精妙。当人体遭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外部刺激时,这些沉睡的细菌生物膜会被"唤醒",导致细菌大量增殖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会破坏斑块的纤维帽结构,使原本稳定的斑块变得脆弱,最终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些患者在感染流感或其他疾病后容易发生心脏病发作。病毒感染可能不仅仅是一个诱发因素,更是激活潜伏细菌的关键信号。
在心肌梗死患者的病理标本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从生物膜中释放的细菌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对这些细菌的强烈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最终导致富含胆固醇的斑块破裂,引发致命的心血管事件。
重新定义心脏病的传染性特征
这项研究首次提出心肌梗死可能具有传染性特征的概念,彻底挑战了心血管医学的传统认知框架。如果这一理论得到进一步验证,心脏病的分类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从单纯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扩展到包含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研究涉及的样本包括死于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以及接受颈动脉和外周动脉净化手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坚实的临床证据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并非完全否定胆固醇在心脏病发展中的作用,而是揭示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致病网络。细菌感染可能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疾病的发展和急性发作。
开启心脏病防治新纪元
这一发现的临床意义深远,为心脏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思路。
在预防方面,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可能比以往认为的更加重要。定期的牙科护理和口腔感染的及时治疗可能成为预防心脏病的重要措施。此外,疫苗接种预防心脏病的可能性也被提上日程,这将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带来根本性变革。
在诊断领域,检测动脉斑块中的细菌生物膜可能成为评估心脏病发作风险的新指标。通过识别特定的细菌标志物,医生可能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哪些患者面临较高的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
治疗方面,针对细菌生物膜的抗生素治疗策略可能成为心脏病管理的新选择。然而,由于生物膜对传统抗生素具有天然抗性,可能需要开发专门针对生物膜的新型药物。
这项研究作为欧盟资助的大型心血管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涉及11个国家的科研机构,体现了国际合作在推动医学突破中的重要作用。芬兰心血管研究基金会和简和阿托斯·埃尔科基金会的资助也为这项开创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心脏病的理解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从单纯关注胆固醇和生活方式,到认识微生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转变可能重塑整个心血管医学领域。未来,心脏病的防治可能需要心血管专家、感染病专家和口腔医学专家的密切合作,共同应对这一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