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蓝盈莹工作室刚把杀青贺图发出去,杨幂大粉就甩出一张对比图:同一天的微博热度曲线,银子话题凭空多出一条陡峭的“假尾巴”。
“银子”海报一出,评论区直接炸成修罗场。
蓝盈莹工作室刚把杀青贺图发出去,杨幂大粉就甩出一张对比图:同一天的微博热度曲线,银子话题凭空多出一条陡峭的“假尾巴”。
三分钟后,赵丽颖家也下场,理由是“别拉我们共沉沦”。
一场海报,把三家顶流粉丝全拖进混战。
吵归吵,先别急着站队。
蓝盈莹这几年确实攒了不少演技滤镜:去年拿“年度演技新力量”时,她穿的那条高定绿裙在红毯上被摄影师追着拍,业内评价“终于有人把野心写在脸上还不讨人厌”。
这回《生万物》里她演的“银子”是个游走黑白之间的女商人,杀青特辑里一个抬眼镜头就冲上热搜,连路人都说“这角色带劲”。
可惜滤镜再厚,也扛不住数据图里那条突兀的“人工高峰”。
杨幂粉丝气的是“被当垫背”。
大幂幂今年两部剧联播,数据实打实破百亿,粉丝早练就“一眼鉴假”的本事。
赵丽颖家更委屈:人在剧组搬砖,锅从天上来。
两家超话里齐刷刷刷着“拒绝扶贫”,其实都怕自家正主被贴上“注水”标签——这年头,演员辛辛苦苦攒的口碑,经不起一张Excel截图反噬。
吵到凌晨三点,蓝盈莹工作室滑跪道歉,把海报P掉排名,换成“期待播出”。
但粉丝不买账:早干嘛去了?
有人扒出去年某流量剧也玩过同款“曲线救国”,最后被平台下架整改。
业内悄悄传:总局下半年要严查“脱水数据”,谁先撞枪口谁尴尬。
说到底,粉丝掐架只是表象,根子在“数据=资源”的畸形逻辑。
品牌看热度给代言,平台看话题排推荐,连剧本都按“带不带流量”定价。
于是工作室铤而走险,粉丝被迫上岗“数据女工”,最后反噬到演员本人——杨幂去年直播劝粉丝“别吵架,我有钱买热搜不如请你们喝奶茶”,赵丽颖直接关过评论区。
正主都清醒,奈何算法不做人。
《生万物》本身倒挺争气。
预告片里秦昊和蓝盈莹对戏,一个眼神刀光剑影,豆瓣想看点数半天涨了三万。
剧方现在学乖了,把“银子”单人词条悄悄关联到“全员演技派”,求生欲溢出屏幕。
毕竟观众早过了“谁家控评多谁赢”的阶段,隔壁《漫长的季节》靠口碑逆袭已经打了样。
所以这场闹剧最该记住的,不是谁家粉丝嗓门大,而是那条被P掉的排名。
下次再看到“断层第一”的截图,先别急着感动——可能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幻觉。
演员终究要靠角色说话,粉丝吵赢一百次,也替偶像演不了半集戏。
来源:钟钟娱乐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