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急救知识,成为生命守护者 | 世界急救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21:04 1

摘要:在生活中,意外往往突如其来!饭桌上老人突然捂住胸口倒地,泳池里孩子呛水后失去意识,登山时同伴被毒蛇咬伤…… 这些瞬间,专业医护人员可能因距离遥远无法及时抵达,而身边人的急救能力,便成了生与死的分水岭。学习急救知识,不仅是对自身生命的保障,更是成为他人生命守护者

在生活中,意外往往突如其来!饭桌上老人突然捂住胸口倒地,泳池里孩子呛水后失去意识,登山时同伴被毒蛇咬伤…… 这些瞬间,专业医护人员可能因距离遥远无法及时抵达,而身边人的急救能力,便成了生与死的分水岭。学习急救知识,不仅是对自身生命的保障,更是成为他人生命守护者的关键。

上线大医生:廖星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福建省急救中心

急诊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话题:学习急救知识,成为生命守护者

学习急救知识

成为生命守护者

世界急救日特别策划

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为“世界急救日”,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传播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救护理念。

1 急救的重要性

在紧急医疗事件中,“黄金抢救时间” 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例如,心脏骤停发生后,每延迟 1 分钟抢救,生存率就会下降 7% - 10%,超过 10 分钟后,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而掌握急救技能的人,能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迅速采取措施,为患者争取生机。

除了个体意外,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急救知识的普及更能展现巨大价值。2008 年汶川地震中,许多幸存者因掌握基础止血、固定技能,在等待救援的数小时内避免了二次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意外伤亡事件中,若现场人员能正确实施急救,可使死亡率降低 25%-40%。

2 常见急救场景

家庭场景

隐藏的风险点

家庭是意外高发地,尤其需要警惕三类情况:一是儿童安全隐患,如误吞纽扣电池(可能导致食道穿孔)、手指被门缝夹伤、触碰热水壶烫伤;二是老年人群突发疾病,如高血压患者突然头晕呕吐(可能是脑出血前兆)、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昏迷;三是日常操作意外,如切菜时深度割伤、高压锅喷溅烫伤、浴室滑倒导致骨折。

户外场景

不可预测的挑战

户外活动中,急救需求往往更复杂。徒步时可能遭遇踝关节扭伤、被荆棘划伤引发感染;夏季露营易出现中暑(体温升至 40℃以上伴随意识模糊);海边游玩可能发生溺水(即使在浅水区,呛水后喉头痉挛也会致命);山区活动可能遭遇蛇虫咬伤(如被五步蛇咬伤后,伤口会快速肿胀并伴随出血)。

公共场景

突发状况的应对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吸收不佳,会影响肌肉的合成,当肌肉量少、肌肉力量弱的时候,一旦遇到磕碰,很容易因为肌肉支持力量不够或协调平衡能力差而增加摔倒的风险。

3 核心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

判断意识: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喊,若毫无反应则立即呼救并拨打 120。

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施救者跪于一侧,双手掌根重叠,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时双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深度 5-6 厘米(约成人手掌宽度),频率保持每分钟 100-120 次(可默念 “01、02……30” 计数)。

开放气道:按压 30 次后,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若有假牙需取出),然后采用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一手按住额头,另一手托起下巴使头部后仰 30°)。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完全包裹其口唇,缓慢吹气 1 秒以上,观察到胸廓隆起后松开,连续做 2 次。如此以 “30 次按压 + 2 次呼吸” 为一个循环,直至专业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呼吸。

海姆立克急救法

成人及儿童(1 岁以上):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腿分开站稳,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住患者上腹部(肚脐与胸骨之间);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 5-6 次,每次冲击要明显且有力,直至异物排出。

婴幼儿(1 岁以下):将宝宝俯卧于前臂上,头略低,用拇指和食指固定头部。在两肩胛骨之间的区域,用手掌根部拍打 5 次。若异物未排出,立即将宝宝翻转,仰卧于另一前臂,食指和中指按压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下方)5 次,反复交替直至异物排出。

自救方法:独自一人时,可快速将上腹部抵在椅背、桌角等坚硬处,向内上方冲击,或用拳头按压上腹部进行自救。

4 急救误区

误区

骨折处理的禁忌

对骨折患者随意搬动是最危险的错误,如脊柱骨折(从高处跌落、车祸可能导致)若随意搬动,会使骨折碎片压迫脊髓,造成永久性瘫痪。

正确做法是:让患者保持原位,在骨折部位两侧放置硬物(如书本、木板)固定,避免肢体活动,等待专业救援。

误区

溺水急救的谣误传

“倒挂控水” 是流传最广的错误方法,研究表明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而非肺部积水。将溺水者倒挂不仅无法排出水分,还会延误心肺复苏时机,同时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发窒息。

正确做法是:将患者平放,先判断意识和呼吸,若无反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误区

特殊伤害的错误处理

被毒蛇咬伤后,用嘴吸吮毒液会导致施救者中毒(口腔黏膜吸收毒素),且无法有效排毒;烫伤后涂抹牙膏、酱油等物质,会影响热量散发,还可能引发感染;脑出血患者服用降压药,可能因血压骤降加重脑部缺血。这些错误做法往往比伤害本身更危险。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廖 星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福建省急救中心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福建省急诊质控中心秘书。

来源:福建新闻广播FM1036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