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我们,哪里爬过那样陡峭的山峰,并且还是要以特种兵的速度来爬行。
《1》
采有机白露茶那天,我们没有被晒黑,但我们全成了汗宝宝。
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我们,哪里爬过那样陡峭的山峰,并且还是要以特种兵的速度来爬行。
行了不到20米的海拔,就全部已经,汗湿了衣衫。
跟在健身房狂跑半小时,一样的“出水量”。
反观老S,身上只有一层薄汗,并且,不停回头催促我们,行不行啊,走快一点,这个速度,天都要黑了。
李麻花冲他的背影挥了挥拳。
这种天气真的很奇怪,有微风,阳光也不烈,但就是恁地催人出汗。
好像我们都是含水量超标的茶叶,蒸一蒸,多余的水分全出来了。
看来,在太姥山的白露节爬山,去湿效果一流。
那些鼓吹**茶去湿气效果好的主播们,别吹了,来爬太姥山的有机茶园吧。
保证一分钱不出,就可以把细胞里多余的水分全流掉。
干蒸效果一流。
《2》
虽然已经到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仲秋”——白露节,采茶阿姨的工作服,仍旧跟春茶季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仍然是手套、雨靴、长衣、长裤,一顶帽子从头包到脚,连脖子也遮得严严实实。
完全不搭理这著名的“秋老虎”。
我们上去的时候,邂逅了好几个热情的采茶阿姨,面对我们的镜头,她们笑眯眯地说,我们采你家这片茶园,已经采了五年了。
说着用被茶青汁水沾染成褐色的手掌,比划了一个五。
细看了看,果然,几个阿姨都是熟面孔,曾经好几年都在我们文章和视频里出镜过。
距离瞬间就拉近了。
她们开始跟我们聊天,顺带吐槽。
一个说,今年的有机白露茶,不好采。
李麻花惊问,为什么?长这么茂盛还不好采?
采茶阿姨说,就是因为长太好了,才不好采啊。她拉起一枝有机茶,跟我们说,你看,这枝长这么高,我踮脚才采得到,好累啊。
第二个阿姨接着诉苦,说,杂草又长又多,绊脚。前面不小心,摔了一跤,差点磕在茶园的石头上了。
果然,她伸出来的手掌擦红了一片,映着手里的有机白露茶青,艳艳的。
第三个阿姨接着说,这茶很香。
捧起来,热情地给李麻花闻。
李麻花边闻边点头,确实,一筐都是香的,凑近一点都能闻到那股馥郁的花香。
阿姨们说,太阳太晒,草太多,但是,幸好茶青非常香,她们采得,很高兴。
看来,好茶于人的情绪,是有强大的感染力的。
喝茶的人如此,采茶的人,亦是如此。
《3》
茶山上有风,但确实很晒,也很热。
白露节的太姥山,虽然已经有了秋的凉意,但仅限于夜间,十二点之后的凌晨时分,白天,尤其是正午,还是非常热的。
需要开空调的,那种热。
蓝天上白云零星几朵,完全挡不住阳光的,那种热。
也正是这种不闷的,透气的,阳光直射的天气,才会生成这般浓郁的,连采茶阿姨都十分喜欢采摘的,在茶青阶段就已经花香馥郁的,有机白露茶。
大量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让有机白露茶青生成了无数的有机物,其中,就包括茶氨酸,以及丰沛的芳香物质。
而到了夜间,白露节的夜晚,温度大大降下来的有血月的夜间,茶树们白天吸收的热量,都散掉了,随之而来的是为了对抗冷空气而生成的大量能量物质。
这就是白天的热,与夜晚的冷,交替作用下,白露茶生得汤水鲜稠,花香明媚的原因所在。
跟新疆的冰糖心苹果一样。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吐鲁番地区又冷又热的气候条件,让苹果生成了冰糖心。也让太姥山的白露茶,生成了清甜柔润的汤感。
与俏丽鲜艳的花香。
《4》
采茶阿姨们不到五点就下山了。
因为已经是仲秋了,天黑得早,并且,这么热的天气,这么晒的太阳,从早晨8点开始采到现在,一直站着,人已经很疲乏了。
当然,有机白露茶青们要早点送到厂里去萎凋,也是急需要处理的一环。
我们拍了一会儿夕阳,也下山了。
阳光微弱的时候,山雾渐起,给远处的太姥山主峰,笼上了一层薄薄的纱雾。
那一刻,同峰的山峦上,明的是夕阳的金光,暗的是雾气朦朦,只觉得,美极了。
海上仙山之名,果真,名不虚传。
这般好的天气,这般好的水土,纵然难采,今年的有机白露茶,却必定是风味绝佳的。
霜华悄至弄秋声,白露珠寒香浸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