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 | 银行间市场平均每秒交易超一亿元! “外滩15号”守护我国金融市场“大动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21:18 2

摘要:外滩15号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百年来见证了上海外滩和近代金融的历史变迁。1993年7月,筹建中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选址于此,1994年宣告成立。9月9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媒体团一踏入外滩15号,就被这栋充满魅力的建筑所折服。30多年来,中国外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9月9日报道:外滩15号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百年来见证了上海外滩和近代金融的历史变迁。1993年7月,筹建中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选址于此,1994年宣告成立。9月9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媒体团一踏入外滩15号,就被这栋充满魅力的建筑所折服。30多年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始终是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而外滩15号这幢百年建筑也焕发出蓬勃生机。

(百年变迁的外滩15号)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董忆伟介绍,外滩15号大楼竣工于1902年秋,最初为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办公地。解放后,大楼先后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民主党派机关、上海市航天局等重要单位的办公场所。1994年4月1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此成立并发展至今,是当年外滩历史建筑群中首幢用于金融行业的大楼。

董忆伟说:“外滩15号不仅仅是一幢精美的历史文物建筑,更是见证上海百年变迁、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壮丽征程的生动写照。”为什么这么讲?这就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董忆伟跟大家分享个小花絮:“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繁花》中的汪小姐,正是靠着对汇率并轨过程中市场机遇的把握,而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个故事反映的就是当年人民币汇率并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下的市场萌芽。”

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应运而生。此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职责又拓展到了债券市场、货币市场。

早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初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产品和服务也比较单一,服务对象仅限于国内银行。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在全球排名靠前,并朝着“全球人民币及相关资产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目标不断奋进。

“目前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范围覆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产品现货及衍生产品的发行、交易、交易后处理以及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董忆伟介绍,“同时我们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市场利率、汇率等基准指标的发布平台,还承担着支持和传导货币政策等方面的重要职责。”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推进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市场产品与服务,提升服务市场质效,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已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市场存量债券约190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比88%。

“我们算了一下,自成立以来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5%。”董忆伟说。2024年,银行间本外币市场成交规模达到2617万亿元,对应日均成交量10.5万亿元,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在我国主要金融要素市场的占比在7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市场“大动脉”,并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结构和发展模式。

在对外开放方面,近年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推出了多项银行间市场的开放措施,并且通过持续优化市场微观机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投资渠道,用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目前,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法人机构超过1100家,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既体现了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显著成就,也为中国金融开放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在推进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开放过程中,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境外机构接入渠道,陆续推出“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为满足境外机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需求,先后推出了“互换通”、离岸回购等业务,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诸多符合其海外市场投资习惯的机制和安排,交易时长和服务地区范围也不断扩展。

一系列开放举措有效对接了国内外的规则和标准,既尊重国际通行惯例,投资者可以在不改变自身业务习惯的前提下,实现一点接入、无缝对接,又符合我国开放政策,实现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境内外市场有效连通。实践表明,开放机制带来的市场活力是非常巨大的。

目前,银行间市场产品体系完备、交易工具种类齐全、市场流动性好,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同时,开放又为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市场需求和开放要求的推动下,银行间市场对标国际标准持续完善各项交易结算机制,拓展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业务新产品,服务能力和市场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例如,在中欧央行合作框架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按照中欧绿色债券共同分类目录对银行间市场的绿色债券进行贴标,并提供绿色债券篮子等创新产品的发行交易服务,既为境外投资者提供符合欧盟标准的绿色投资标的,也促进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形成了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与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入市的良性循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与时俱进,以科技实力强化安全保障。董忆伟介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本外币交易系统经过多次升级换代,目前已经实现了系统架构自主设计,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交易系统均为自主设计开发。通过扎实推进科技赋能、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加强市场运行质量监测,同时紧跟国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银行间市场在快速发展并不断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的同时,始终保持了运行的平稳性,为高水平开放保驾护航。

来源:纵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