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点选得精准,正好卡在关晓彤没给鹿晗庆生、鹿晗直播情绪不稳、合体次数归零的三重信号之后。
热搜第一,鹿晗关晓彤“被分手”:粉丝狂欢,媒体狂欢,真相缺席。
去年12月,媒体放出风声:两人已和平分手。
时间点选得精准,正好卡在关晓彤没给鹿晗庆生、鹿晗直播情绪不稳、合体次数归零的三重信号之后。
媒体不是傻子,他们知道粉丝最想看什么,于是把“疑似”两个字藏进标题,把“早已”两个字放大加粗,流量直接冲顶。
这一招,过去五年屡试不爽,从井柏然倪妮到李易峰方安娜,套路一模一样:先放料,再观察当事人反应,如果沉默,就默认坐实;如果否认,就追加“知情人士”二次爆料。
鹿晗和关晓彤这次,还没开口,热搜已经爆了。
为什么选12月?
因为12月是娱乐圈结算月,各大平台冲KPI,媒体要年终奖,明星要热度,粉丝要瓜。
这个时间点放消息,三方得利,只有当事人可能受伤。
鹿晗一向“有事说事”,当年认爱关晓彤,微博直接甩合照,服务器瘫痪也在所不惜。
这次他没说话,关晓彤也没删微博,两人社交账号的互动停在去年11月,但头像还是情侣款。
沉默不等于默认,更可能是懒得配合演出。
媒体要的是爆点,不是真相。
再看细节:关晓彤没送生日祝福,被解读为“感情破裂”。
但2022年她也没送,2021年送了,2020年没送,规律根本不存在。
鹿晗直播情绪低落,被说成“失恋后遗症”,可他当天直播是为了宣传新歌,情绪起伏是常态,硬要往分手上靠,属于强行加戏。
合体少?
两人2023年各自进组,一个拍古装,一个拍悬疑,行程表公开可查,同城时间不超过三天,想合体也合不到一起。
媒体把这些碎片拼成“证据链”,粉丝再把碎片脑补成连续剧,真相反而没人关心。
最微妙的是,爆料媒体没有放出任何实锤照片或录音,只用“知情人士”四个字打天下。
这种操作,业内叫“无图言吊”,吊的是粉丝胃口,赚的是广告分成。
鹿晗和关晓彤如果出来否认,媒体会说“保护隐私”;如果承认,媒体会说“早有预兆”。
两头堵,怎么都是赢。
粉丝在评论区吵翻天,路人点进来吃瓜,平台流量暴涨,媒体年终奖到手,只有当事人被架在火上烤。
对比同期其他热搜:某顶流被拍夜会女友,工作室秒发律师函;某小花被传隐婚,本人直播晒户口本。
鹿晗关晓彤的沉默,反而成了另一种“态度”。
他们不回应,可能是觉得没必要,也可能是想等风头过去。
毕竟,过去七年,他们每次被传分手,最后都被时间打脸。
2019年传分手,2020年合体拍广告;2021年传分手,2022年一起回家过年。
这次会不会又是狼来了?
没人知道,但媒体知道,只要“疑似”两个字还在,流量就不会停。
粉丝要明白,明星不是24小时直播的恋爱博主,他们有自己的节奏。
今天没互动,明天没同框,不代表感情出问题,可能只是手机没电,或者剧组封闭拍摄。
把每一次沉默都当成默认,把每一次缺席都当成分手,最后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鹿晗和关晓彤如果真想分开,会像当年认爱一样,干脆利落。
现在没官宣,就是没分。
媒体要吃饭,粉丝要冷静,别被牵着鼻子走。
没官宣的分手,算分手吗?
来源:荷塘中伫立的花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