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我在北京门头沟一家小馆吃饭,愣是被吓了一跳。门口贴着二十多张禁烟海报,喇叭一遍遍喊“不能吸烟”,进屋还得先看墙上《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连菜单底下都压着“抽烟直接走人”。这不是网红店,是开了25年的老娄锅烙,居然因为禁烟火到要排队半小时。
最近我在北京门头沟一家小馆吃饭,愣是被吓了一跳。门口贴着二十多张禁烟海报,喇叭一遍遍喊“不能吸烟”,进屋还得先看墙上《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连菜单底下都压着“抽烟直接走人”。这不是网红店,是开了25年的老娄锅烙,居然因为禁烟火到要排队半小时。
说起禁烟这事,上个月上海的英国博主艾伦直播劝烟遭打的视频刷屏了。他指着餐厅墙上“请勿吸烟”提醒烟民灭烟,对方突然动手,还嚷嚷“这是中国”。我寻思这墙上的中文标语明明都看得懂,为啥大家还装瞎?尤其很多苍蝇馆子,烟雾缭绕跟打仗似的,连服务员都敢拦?
老娄锅烙的老板可能算第一个“敢”的。店里连送外卖的小哥抽烟都要赶出去,服务员专门别着“禁烟劝导员”的胸牌。有意思的是,墙上还挂着个烟盒造型的钟表,好像在说“看着时间别想抽烟”。他们这招真管用——虽然离市中心远,但工作日中午照样得等位,38块钱18个的锅贴还被夸“汁水多”。
浙江金华的月见餐厅更绝,老板直接在菜单顶格写“店内禁烟!!!!!!!!”,连手机点单APP每道菜前面都标着禁烟提醒。有一次包厢客人硬要抽烟,老板直接说“不抽就走,饭钱别给了”。我还挺好奇她不怕被差评,她说:“谁好意思说是因为不让抽烟差评啊?”现在她店门口还挂了块大木牌,“我看看谁还眼瞎来吸烟”。
最让我意外的是北京Second Bar酒吧,专门给女性开的。酒吧不让吸烟?他们想得挺周到,在小程序上加了个“举报吸烟”按钮,客人一按服务员就来。老板说女生对烟味敏感,虽然烟酒不分家,但没人愿意一身烟味回家。结果现在来这喝酒的女孩子反而更多了。
之前总听有人说“餐厅禁烟就没人来”,但老娄锅烙的例子直接打脸。他们店里连卫生间都不让抽,可照样排长队。 Second Bar老板算了笔账:清理三手烟要花不少钱,但干净的环境让客人愿意多来几回。还有好多抽烟的朋友自己也烦烟味,抱怨“手指熏得跟绿皮火车坐过站似的”。
上海那事让我特别生气,人家好心劝烟,反而被打还要听“这是中国”。禁烟不是外国人强加的规矩,北京早有明文规定。老娄锅烙墙上写得清清楚楚,违反了要负刑事责任。可为啥有人就觉得公共场所抽烟是天经地义?
现在我去看餐厅,先看评论里有没有“禁烟”两个字。遇到想抽烟的,服务员态度都硬气,连酒吧这种“烟酒不分家”的地方都管得严,说明商家只要较真,真能把生意做下去。难怪老娄老板说:“规矩立住了,大家自然习惯了。”
说到底,禁烟不是为了跟人过不去,是为了自己呼吸点干净的。以前总觉得苍蝇馆子就得凑合,现在发现还真有老板敢硬气。下次再闻到满屋子烟味,我估计也得学学这些店——憋气吃饭太憋屈,不如直接换家管事的。
来源:巷里探寻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