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南师范大学“钱鼓薪传”实践团以非遗钱鼓舞为核心,通过开发适龄课程、幼儿园教学实践、幼师培训,探索出了一条非遗钱鼓舞与学前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钱鼓薪传
浸润童心
探寻非遗文化,传承文化之美
华南师范大学“钱鼓薪传”实践团以非遗钱鼓舞为核心,通过开发适龄课程、幼儿园教学实践、幼师培训,探索出了一条非遗钱鼓舞与学前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钱鼓舞
钱鼓舞
Qiangu Dance
钱鼓舞
Qiangu Dance
童智启蒙
幼儿园实践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2025年6月4日至20日,在香洲街道团工委的引领下,“钱鼓薪传”实践团走进香洲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汕尾非遗钱鼓舞传承之旅。
课程前期以《钱鼓,你好!》开启基础认知启蒙教学,借《玉盘》轻快旋律吸引青少年注意力,同步教授持钱鼓手法、三钱指规范姿势等基础内容,帮助孩子初步体验钱鼓舞魅力。
深化体验阶段,实践团鼓励青少年师指导下自主创编情境动作,《钱鼓咚咚咚》《好开心呀》韵律操教学契合青少年发展特点,孩子们在旋律中握鼓起舞,在自主创编中释放创造力—
DANCING
DANCING
DANCING
实践团将幼儿园作为文化传承的“第一课堂”,通过“感知、体验、创造”,把钱鼓舞的文化基因悄然融入童心,让钱鼓舞传承拥有了鲜活的未来力量。
赋能园丁
系统培训打造非遗传承的“续航引擎”
2025年7月14日至17日,实践团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幼儿园教师钱鼓舞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旨在通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后续钱鼓舞常态化教学提供支撑。
在理论奠基环节,实践团成员林怡菲系统讲授了钱鼓舞的历史渊源与核心动作要领,并通过教授“勒马过身”、“画眉抖鼓”等套路动作夯实参培教师理论根基。
实践转化阶段,饶淑园教授聚焦幼教需求,开设《幼儿园钱鼓舞课程开发与实施》讲座,其提出的分龄课程框架有效破解了非遗教学适配难题。
同时,实践团指导老师刘美辰和团队成员邝敏琦、何彦霖、林芷萱等人对传统套路动作进行童趣化动作优化,特别设立的模拟课堂演练,进一步激活教师们的教学创意。
最终的成果展演,生动呈现了培训实效。参培教师不仅掌握了钱鼓舞技艺,还分组创编出《欢嬉》、《绣》等融合童趣与传统鼓点的原创作品。这些作品验证了钱鼓舞幼儿教学方案的可行性,为钱鼓舞在幼教领域的普及提供了实践范式。
本次培训深化了参训老师对钱鼓舞融入幼教价值的认识,为钱鼓舞传承构建起可持续的传递链条。参训老师将青少年舞课程方案带回园所,助力钱鼓舞自然融入日常教学,让更多青少年濡目染中了解这一文化瑰宝。
未来,华南师范大学“钱鼓薪传”实践团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