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论区全是“求配方”,她干脆接定制辅食,一份58元,一周卖120份,比辞职前工资还多。
“娃一哭,钱包就瘪”——这七个字,谁懂?
李姐原来也天天算奶粉钱。
后来她把给娃做的南瓜泥拍成15秒短视频,三天涨粉两千。
评论区全是“求配方”,她干脆接定制辅食,一份58元,一周卖120份,比辞职前工资还多。
原来哄娃睡觉的碎碎念,能变成钱。
不想露脸?
小区团购也行。
张宝妈拉了个“楼下水果群”,每天娃午睡时发几张实拍图,邻居接龙,她统一下单,一斤橙子赚两块,一天五十斤,油钱就有了。
不用囤货,坏果算店家的,她只赚信息差。
娃上幼儿园后,空出两小时。
王宝妈把PS拾起来,在猪八戒网上接海报单,一张80,一周五张,四千块到账。
她说秘诀是“娃一出门就开机,像抢红包”。
一个人忙不过来?
杭州五个宝妈拼了个“手工坊”。
有人裁布,有人缝扣子,有人拍视频,有人管客服。
一条安抚巾成本12,卖49,月销三百条,每人分五千。
群里最社恐的宝妈负责剪线头,也笑出声。
最怕原地踏步。
刘宝妈当年只会打包快递,后来咬牙考了育婴师证,现在线上答疑,一个问题29元,排队到下周。
她说:“以前靠体力,现在靠脑子,娃看我看书,也安静了。
”
新风口来得快。
抖音团购达人,500粉丝就能挂小黄车;小红书亲子博主,一条种草笔记报价300;心理倾听师培训,两周拿证,平台派单,一小时60。社区妇联刚开免费直播课,教怎么用剪映加字幕,名额秒光。
别再把“宝妈”当枷锁。
娃是客户、是灵感、是流量密码。
把换尿布练出的耐心用在客服,把读绘本练出的口才用在直播,把半夜醒三次的生物钟用在跨境电商——时差正好。
钱包鼓了,腰板就直了。
下次有人劝“孩子还小别折腾”,直接把收入截图甩过去:这不是折腾,是带娃带的附加值。
来源:宝宝快乐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