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人面对爱情和婚姻时,该找“同龄人”还是“成熟男”?在电视剧里咄咄逼人的雪姨王琳,生活中却黯然神伤,经历两段婚姻,依然不懂什么是爱情。
导读:女人面对爱情和婚姻时,该找“同龄人”还是“成熟男”?在电视剧里咄咄逼人的雪姨王琳,生活中却黯然神伤,经历两段婚姻,依然不懂什么是爱情。
申明:本作品版权归本账号「花影故事」所有,内容引用权威资料/真实故事,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不偏颇、不诱导,用中立态度客观事实描述事情本身。
在《姐姐当家》中“雪姨”王琳和王子文提到自己第一次婚姻的经历:她的第一任丈夫比她大十几岁,说更像一个父亲,给她父爱。
两人结婚的时候也并不浪漫,只是对方问结婚吗,她说可以啊。两人就结婚了。
丈夫全程也没有笑容,还找理由说是因为牙疼,更发出“结婚是赌博不知道是否能赢”的感慨。
那个在剧中看起来咄咄逼人的“雪姨”在节目中黯然神伤,说到现在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
01
王琳已经经历过两次婚姻了,说不懂什么是爱情,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毕竟谁又能说清楚什么是爱情呢。
它可以是年轻时我们所认为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可以是中年和另一半有共同生活态度的舒适感;可以是晚年相濡以沫的生活状态……
我们虽然不清楚她如今对爱情的定义,但或许她只是美化了她没走的那条路。
王琳曾经在参加金星节目当中说过,二十几岁的时候特别傻,觉得女人就应该有一个归宿,想要找一个人依靠,做个小女人。
刚好此时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个港商就接受了。
金星调侃她目的这么明确吗?她也坦然回答是的。
虽然很多人会对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但是不得不说年轻时候她就知道自己的需求。
两人认识时,王琳在演艺圈也有了一定的名气了,可以说有颜有事业。
从她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来看,也缺失家庭的温暖,此时一个成熟多金的男人来到眼前,刚好就符合她那时候心里所需要的情感和条件。
她也在节目中提过第一任丈夫在价值观上对她的影响,虽然现在看来说他更像一个父亲,可是那时候对另一半的崇拜和依靠就是她所需要的爱情。
不能因为后来分开了,就否认了那时候产生的情愫。
02
当然她也被问过她与第一任丈夫分开的原因。
她解释说结婚时她26岁而丈夫四十二三岁,自己这个年龄很在意过程,而丈夫已经已经有生活经历了,能给的只是结果。
当时金星在节目中还提醒年轻女孩,想要过程就找年龄差不多的,想要叔叔的话,就只有结果。
是啊,年轻时喜欢什么形式的爱情,就去追求什么样的爱情。
想要那种以自己感受为主的爱情,就找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
想要过富足点生活的,觉得只要经济条件好一些,才会容易有幸福感,那就找个赚钱容易一点的另一半。
而自己并不追求多高的物欲生活,觉得两个人可以有共同的三观喜好就可以,那就找志趣相投的。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人的感受和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王琳一样,她或许曾经觉得爱情是崇拜是依靠。
而以后的日子她感觉错了,并不一定是真的错了,不过是她的需求变了而已。以至于“成熟”这个她曾喜欢的特质,也会成了她分开的原因。
03
我们经常说,年龄越大越通透,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其实不过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价值观变了,需求自然改变了,而人有时候又真的容易美化没走过的那条路。
假设王琳也找了个年龄相仿的,也有了她所谓的经历,婚姻也未必一定会幸福。
也或许又会感慨,找一个成熟的人会不会就没这么辛苦。
所以,与其给爱情下一个具体的定义,不如“看开”一些。
那么完美的爱情,那么恰到好处地随着自己的需求来做出改变的人,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
曾听过一个主播说过:无论附加了多少条件,结婚也一定要找那种让自己生理喜欢的。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
倘若因为某个特质去爱这个人,当这个人失去了这个特质,爱情也就不存在了。
只有一开始发自内心真正喜欢这个人,才不会因为自己需求的改变而让爱情变了质。
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纯粹的喜欢一个人。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的条条框框中选择出一个觉得合适的那个人,不断的去磨合,接受,然后一半欺骗自己一半安慰自己这就是爱情吧。
End。
花影故事原创作品,专注情感心理领域,以走心的文字,书写有态度、接地气、有力量的观点与故事。
本文话题讨论:你知道自己想要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花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