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派被群嘲为是“车轱辘话”?硬核数据来撑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22:01 1

摘要:——放弃自己的主导权,跟随、识别、回应孩子,提升在他们心目中的“话语权”,让孩子才主动来找你,何乐而不为?

发展派被明目张胆嘲笑?

在一篇讨论“什么是正确的干预方法”的帖子下,有一位机构老师力挺发展派:

“按照心理学的框架,把孤独症孩子当人来养!”

底下受到了冷嘲热讽。

“这些车轱辘话都说了多少年了。”“不靠谱。”

这位老师说的理念其实和暖星很像,暖星也接受过类似的“冷嘲热讽”。

“你们不教孩子任何东西。看上去就是在和孩子玩。”

——放弃自己的主导权,跟随、识别、回应孩子,提升在他们心目中的“话语权”,让孩子才主动来找你,何乐而不为?

“你们同一个活动能一个孩子一来一回玩好久。”

——这是因为重视孩子有多投入在互动中。参与互动,才可能接受变化,在互动中学习。

我们也意识到,要更有底气,肉眼可见的进步、家长的认可是不够的,有自己的数据,才能不被质疑。

复旦大学也正是看中了我们关注儿童内在动机的这一点,试点实验数据受到认可后,今年6月开始,我们和复旦大学合作的研究开始了(已通过复旦大学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批。批准号:FDU-SSDPP-IRB-2025-1-128)。

该干预模式与传统“矫正”模式不同,更加关注儿童内在动机与主体性,以儿童兴趣为导向,以促进社交沟通技能自然涌现为干预目标。

现在,经过三个月,3期共44个孩子参与了复旦×暖星的TRAIN模式有效性实验。(第四期招募中!文末有招募信息)

来看这场实验有三大硬核之处。

1.

顶尖大学力挺

研究阵容硬核

复旦大学心理系的吴国宏副教授是这次复旦×暖星TRAIN体系有效性实验中,复旦方面的研究牵头人。全程见证、参与、督导此次实验。

吴国宏老师(左)

他在上上周的直播中透露:

“不是随随便便一家机构就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的试验基地。是要经过我们复旦大学来论证的。因为暖星已经有非常好的口碑,非常好的基础,所以选择了它......而且这个研究不是我一个人来做。我们带团队来,有本科生有研究生,博士生,一起来做这样的研究。”

这支团队里:有爱丁堡大学语言发展系硕士黄焱懿文老师负责主导指标制定;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硕士、本科生根据指标将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录入分析系统中;

在现场,由5~7位掌握暖星独家体系技术的暖星老师实操,每天对孩子进行20天,3个小时,总共60个小时的密集干预。

拥有一线经验,经历重重考核的暖星高级督导、暖星之家校长现场督导,每天,都会在一日实验结束后进行复盘。

一线老师集体复盘,督导坐镇

最终实验结果将变成论文发表在期刊上,未来还有更多追踪研究在路上。

2.

数据和效果硬核:

明明“陪玩”20天的是老师

为啥和其他人的互动也变好了?

在试验前,我们使用了专业量表来评估孩子的智商(WPPSI)、语言能力(PPVT, EVT)、社交行为(SRS及相关子量表)。

28名参与者(干预组15人,对照组13人),平均年龄为4.8岁,严格遵守随机分组,不会刻意精心挑选孩子。

干预组在维持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20天密集型TRAIN干预;对照组仅维持常规治疗。

前几天,第二期数据结果新鲜出炉!

来看看孩子们20天前后的变化吧——

表达性词汇测试 (EVT Score)方面,干预组标准分均值为85.3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14分 ,表明表达性语言能力有显著提高。

限制性兴趣与重复行为 (Restricted Interests & Repetitive Behaviors)方面:干预组的调整后均值为11.2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963分 ,表明该行为明显减少。

除了多项智商、语言、社交方面的测评,我们也事先测评了孩子与家长的15分钟内的互动质量。

结果显示,20天后,同样是15分钟的亲子互动时间,孩子在共同注意启动成长(指向、传递、展示、眼神接触等)上,从10.27次上升到了14.4次。

主动发起的次数从5.6次上升到了9.67次。

更重要的是,亲子互动时长从干预前的17%上升到了24%,而没有干预的孩子,互动亲子时长从29%下降到了22%。

明明“陪玩”了20天的是老师,但是孩子对身边的父母更关注了。

就像一位妈妈说的:

“7月前他对我的感觉就是可有可无,但现在能感受到小朋友对妈妈的喜欢。我最近感冒戴着口罩,他还整天隔着口罩各种亲我。小朋友和老师熟悉后,和老师的互动也越来越好,老师反馈说会主动抱抱贴贴老师,眼神互动都有更大,对游戏玩具的兴趣也从很单一到逐渐多样化。”

在传统矫正模式的干预下,孩子只会在教室里对老师的发起做出反应,下了课以后,就算是对像同样一个老师,他就会不理不睬。

而暖星模式带来的干预效果是恰恰相反的。

负责制定指标的爱丁堡大学语言发展系硕士黄焱懿文老师说:“在暖星TRAIN的干预框架下,社交行为的习得不是一个被‘教授’的过程,而是一个在高质量关系中‘自然浮现’和‘被建构’的过程。在暖星这里,孩子习得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社交技能,而是一整套如何与人互动、如何享受关系的能力。具体的社交行为,如指向、眼神交换等则是‘副产品’,会作为达成社交目标的有效工具而被孩子自发地、灵活地运用,这也是当互动对象不是老师时,干预效果依然稳定地呈现的重要原因。”

3.

妈妈觉得娃更好带了

这是最让我们骄傲的“硬核指标”

更让我们为TRAIN模式骄傲的是来自家长的反馈。

一位妈妈深受传统“行为矫正”干预模式的困扰。

刚来时她很焦虑,到后来,能够放松地刷手机了。

她说:“从我的角度看,在快乐中提高社交和游戏能力的方式,比传统意义的ABA更适合我家孩子。生活和心态上,我也是有很大的改善的,心情是更放松的。看到小朋友在快乐中学习进步,比听着小朋友哭唧唧地不配合训练,要好受很多。”

她说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在别的机构都是没有的。

“几乎这里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叫出小朋友的名字,和他打招呼;下暴雨,有一位高高的老师主动借给我们伞;给我们授课的宋老师冒着暴雨还帮我和小朋友送下楼到车上。”

虽然是免费的干预,她却觉得比付费的干预都值得。

“不仅是老师每天口头和家长反馈很多很长时间,暖星之家的校长还会每周末亲自发很长的两篇文字,记录小朋友这一周每天的情况和进步,写得特别详细。这是我在之前任何一家收费机构都没有做到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卡着时间和家长说几句,因为后面又有别的小朋友来上课了,我记得我之前有一家机构 整整一个月我都没怎么找到督导,她一直说自己很忙时间需要预约。”

4.

想知道更多招募信息?

新一期招募中!

就在上海、北京暖星之家。

本研究已通过复旦大学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批(批准号:FDU-SSDPP-IRB-2025-1-128),将全程遵循科研伦理规范,保护参与者权益。

二、招募对象

我们需要您的孩子满足以下条件:

✅ 年龄2-6周岁,确诊为自闭症谱系障碍(需提供诊断证明);

✅ 无严重共病(如癫痫、重度智力障碍)或感官运动障碍;

✅ 家长与孩子需在上海、北京线下参与研究,包括基线评估、随访评估,以及 20天密集干预(课程可选上午上课或下午上课。上午课程8:40开始,共2节课,每节课1.5h;下午课程13:30开始,共2节课,每节课1.5h);

✅ 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承诺配合完成研究流程(密集干预+跟踪随访评估,研究总时长约6个月)。

三、研究流程与分组说明

1. 整体流程

2. 分组说明

随机分配:分组由计算机程序随机决定,家长不可自主选择,以确保研究科学性。实验组:在维持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回应儿童感官需求且以儿童兴趣为导向的干预(如跟随孩子兴趣设计游戏,无强制行为矫正)。对照组:无需接受干预,但仍可免费获得一系列专业评估(智力,社交表现,社交动机,语言),研究结束后可以选择接受与实验组相同的干预课程。

四、家长与孩子的获益

🌟 免费提供20天密集干预课程(仅实验组,由具有资质和多年经验的干预师全程进行环境适配型干预),另有价值5000元的专业评估,以及长程跟踪随访;

🌟 每次线下参与评估发放100元交通补助(基线评估及随访时均可领取);

🌟 定期获取孩子的能力发展报告及专业干预建议;

🌟 干预期间提供家长指导手册,帮助家庭延伸干预策略;

五、报名方式

📧

1.可以先填写问卷,

等待暖星研究小助手联系您

扫描二维码进入问卷

📞

2.或您也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咨询暖星研究助手(工作日9:30-17:30)

温馨提示:本次研究不招收正在接受、或近期接受过暖星之家或暖星到家(含云到家)服务的家庭。

六、常见问题解答

Q1:外地家庭是否可以参与?

A:本研究需家长与孩子全程线下参与(上海、北京本地或可自行解决住宿的家庭优先)。

Q2:干预地点在哪?

A:基线评估及随访评估场地由复旦大学合作单位暖星社区提供,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188号。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湖光中街8号院(桔子酒店院内东南角)

Q3. 干预时间是否灵活?

A:若被分配至实验组,干预时间为工作日上午、下午固定时段(如9:00-10:30,11:00-12:30,14:00-15:30,16:00-17:30),需家长协调时间。

Q4:随访评估如何进行?

A:随访评估共两次,一次在干预开始3个月后进行,一次在干预结束6个月后进行。评估时需家长与孩子线下来到干预场地,接受专业评估(语言,社交表现,社交动机),并报告过去三个月的日常干预情况。

Q5:为什么要提供常规干预信息?

A:儿童在参与研究期间可能同时接受其他干预服务。收集这些信息能帮助研究人员区分本研究干预与其他干预的效果,确保结论科学可靠。

Q6:若被分到对照组,孩子能否后续体验实验组干预?

A:研究结束后,会提供给对照组家庭干预手册,对照组家庭也可接受实验组干预(可选,非强制)。

七、伦理与隐私保障

1.秉持自愿参与的原则,家长可随时退出研究;

2.所有信息加密处理,仅用于科学研究;

3.本研究经复旦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可索要查看。

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期待您的参与!

来源:暖星之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