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班当时的专业全称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党政干部基础科,1985年7月开学,至今40年。两年以后也就是1987年的9月6日毕业,整整38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
9月16日上午,我们电大班同学在沭河大酒店举行40周年聚会。
我们班当时的专业全称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党政干部基础科,1985年7月开学,至今40年。两年以后也就是1987年的9月6日毕业,整整38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
聚会设在凤栖梧厅。同学们陆续来到,老班长吴龙锦驱车从几十公里的临沂市区早早赶来。同学见面分外亲切,连连握手频频问候。四十年的时光在每个同学的身上脸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岁月沧桑:老了,脸上沟壑纵横,头发斑白了,有的同学已是满头银絲!
全班25人,到场11人,加上任课教师吴清泉老师,12人。没来的同学有在外地的,在广州的,日照的,临沂市里,沂南莒南的。还有作古的三位。
同学们暢谈往事,回忆上学期间的学习片段,复习考试时的紧张忙乱,尤其是谈到那些不为人知的糗事,不禁开怀大笑!
谈论最多的还是那次在苍山的考试。那次考试可是完美地体现了电大严格甚至近乎严酷的考试制度。我们平时学习在本县,考试则是在地区间各县轮换举行。开学后第一学年的期末考试设在苍山一中。那次考试让我们终生难忘。开考后发的试卷是空白试卷,考试开始后由喇叭播送试题,我们都格外紧张,恐怕听不真切,听错或漏记了内容。然后开始答题,这样子的考试,恐怕只有电大才想得出吧!
对考生作弊处理之严也令人咋舌!班里一位同学带了小抄,刚拿出来未来得及看,就被监考老师发现了,试卷判零分不说,还将作弊者处理通报张贴在考区,好像还在全考区反复地广播。那个同学一下子如霜打的茄子,蔫了,眼神直瞪瞪的。我们都很替他担心。
尽管同学们平时学习都很认真,尽管考试前都非常努力的复习:只举一例吧,一位同学考试前一个月为了集中时间精力,专门花钱在宾馆租一间房复习。然而考试成绩公布:《自然科学发展简史》课,25人有16人,《形式逻辑》有8、9个人不及格。《形式逻辑》课不知什么原因,如今的大中学校都不开设了。现在想来,的确有点难,我当时还是学的比较好的,后来还给那几位不及格的同学做了些辅导。
大家先到院子集体合影,
然后就餐。喝酒白酒红酒各人自选,我和几位开车的同学喝茶水一一都不年轻了,早就没有了往时的“感情好一口抿”的豪情了。期间大家谈兴犹浓:王成玉:“我和朱涛,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学。大学还是同学!”
马钦相则说“我的同学老师关系,全颠倒了。”指着吴清泉老师“我和清泉在师范里是同学;到了电大,我成了他的学生”。又指着吴龙锦“吴老师是我高中的老师,教我数学。电大我们反成了同学。”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近下午两点了。同学们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来源:高田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