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万元,675cc,日清卡钳、TFT屏、皮带传动、双通道ABS加TCS,这些词一摆出来,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拼多多里那种“限时秒杀”。
2万元,675cc,日清卡钳、TFT屏、皮带传动、双通道ABS加TCS,这些词一摆出来,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拼多多里那种“限时秒杀”。
但维多利亚V70真就把它们揉进了一台车,还顺便把裸车价摁到2万区,活像是在巡航市场开了家平价大食堂。
这车最让人上头的是那股蛮劲儿。31kW的马力和53N·m的最大扭矩放在纸面看很普通,可真正开起来的爽点藏在4500转——红灯一松手,车身没犹豫就蹭地挪出去,带着点闷声咆哮的劲儿。
新手最怕低速顿挫,V70这扭得像老面包车的低挡推力,轻轻一拧就给,毫不突兀,比某些动不动蹿高转的高转机友好太多。
可别以为只是“能跑”。
真正让车主愿意拉出来晒太阳的,是这辆车把“糙活”干得很细。
油冷机天生散热稳,夏天跑个两三百公里,引擎盖摸一把也只是温热;盖茨皮带不会像链条那样天天惦记打点滴上油,跑了几千公里后还是黑亮黑亮的;KYB减震的初段软,后段又有支撑,过个坑洼没把你颠成筛子,但高速并线也不飘忽,像极一位说话慢但干活利索的老大哥。
再说外观。
市面上不少700级巡航爱走“镀铬大闪灯”路线,维多利亚干脆走硬朗派,线条拉得直来直去,像健身房里刚练完胸的壮汉,肌肉块儿都摊在表面。
冰川银和戈壁灰这两种色实车更戳人,哑光漆面上沾点灰,反而像极了长途摩旅留下的野地味道,干净利索,不娘炮。
坐上去就更接地气:715mm座高,一米六几的小姑娘单脚点地不吃力,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儿也不会蜷得跟虾米似的。19.5升油箱塞得深,加满一次足够上海跑南京再回头,钱包不肉疼,周末随便约个太湖边喝咖啡。
USB充电口和胎压监测全在仪表上一屏搞定,手机连蓝牙导航也不用把手机夹在摇摇欲坠的支架上,“咔哒”一声投屏到位,省去了临时停车在路边摆弄手机的尴尬。
说到价格,2万裸车是部分区域清库存才有,但放眼同级,哪怕2.6万指导价,V70也把配置垒得跟下围棋一样,层层包围竞品。
CU525想追,只能砍自己配置换低价;凯越625V想守住,也只能喊情怀。
维多利亚这一招明摆着是用“高配套餐”搞错位:我卷的不是动力极限,而是把一辆能跑、能装、能看的巡航车做到“打工人都敢下手”的水平。
售后网络这两年也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以前修车要找“熟人介绍的铺子”,现在地图搜一下就能找到挂着官方LOGO的门店,进门就给来一杯速溶咖啡,虽然味道不咋地,态度起码到位;延保和购车优惠也摆在明面,不是那种“加购1000元送锁头”的小把戏。
真要挑毛病,整备质量225kg确实不算轻,城里调头得靠多倒几把;声浪也不像大V缸那样浑厚,低转有点像拖拉机的闷哼,高速又被风挡挡掉大半,少了点“精神氮泵”的仪式感。
可转念一想,都2万出头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省油、好骑、省心,不正是大多数人下班后想跨上车吹晚风的全部理由?
这年头,摩托车圈的新品跟直播间带货一样,一个比一个嗓门大。
V70没搞“限量100台”饥饿营销,也没雇KOL哭天抢地,只是把实在的硬件和实在的价格摊开来,让钱不多但想圆巡航梦的普通人踮踮脚就能够着。
它不完美,但它足够真诚。
来源:汽车留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