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手机刷到凌晨,我还在给闺蜜发“他是不是根本不把我当回事”那条语音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吵的不是今晚他忘了倒垃圾,而是那种被忽视的冷。
刷手机刷到凌晨,我还在给闺蜜发“他是不是根本不把我当回事”那条语音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吵的不是今晚他忘了倒垃圾,而是那种被忽视的冷。
一句话戳破:今晚十一点四十,同城热搜蹦出一篇小短文,写着“女人要的根本不是那啥”。
点开一看,作者把一堆心理学大词堆成山,但核心就一句:姐们儿要的是把你当人看。
我秒转,配文“懂的人懂”。
随后评论区炸了,点赞破十万,转发清一色@男友。
我把手机往桌上一扣,心里只有一声冷哼:行,你们终于肯聊这个了。
说真的,生理那点事根本不是重点。
早上上班挤地铁,隔壁妹子边补妆边叹气:“他连我换发型都看不出。
”我心里一颤。
尊重?
说穿了就是别当人家空气。
我男朋友以前也这样,直到有天我在他面前把新买的口红掰断,他才抬头问怎么了。
我一句话没吭,他秒懂,立马放下手机陪我吃了顿宵夜。
那晚我没再提口红,他也再没装瞎。
安全感就这么点小事开始发芽。
安全感不等于银行卡余额。
我一个朋友,月薪两万,照样夜夜失眠。
她前任嘴甜,却总在关键时刻失踪。
后来她换了个做摄影的男友,工资砍半,但台风天第一个冲来接她,雨衣裹她身上自己淋成落汤鸡。
她跟我说,那晚她睡得像猪。
钱能垫肚子,接人下班才是防弹衣。
再讲认可。
我们组里一姐们儿,白天写方案,晚上回去做饭带娃,累成纸片。
她生日那天,老公写了张卡片贴在冰箱:你撑起的不是家,是宇宙。
卡片不值钱,但她拍成照片发群里,我们几个女的差点在地铁上哭成狗。
就一句话,她又能加班到十二点。
人呐,被看见就能续命。
沟通这词听着虚,实际贼具体。
我跟我对象吵得最凶那次,起因是他打游戏不吭声。
后来我拉了个微信群,备注叫“日常废话”,规定必须发三条消息:吃了啥,干了啥,想我了没。
两周后他就养成习惯,下班地铁里自动弹语音:宝贝我今天吃了凉皮,好想你。
废话成了胶水,粘得死死的。
信任更简单。
我前同事的老公,手机随便放桌上,指纹共享,社交软件头像永远双人合影。
一次团建,大家调侃查岗,他直接把屏保密码念出来。
女人要的不是密码,是你当众敢给。
那一刻,我前同事笑得像捡到五百万。
说到共情,不得不提我表妹。
她姨妈痛到脸色青,男朋友没废话,直接去厨房煮红糖姜茶,用矿泉水瓶装热水裹毛巾给她暖脚。
没喊疼没用,行动才是同声翻译。
她说那一刻比说一万句“我理解你”还暖。
数字时代也得算进来。
异地的时候,我和对象每天睡前连麦刷B站,他看我追吃播流口水,给我外卖点同款炸鸡。
屏幕上“对方正在输入”六个字,比玫瑰还带劲。
点赞、转发、@,全是现代情书。
所以啊,女人清单就这几行:别装死、及时到、多夸两句、废话别省、遇事别跑。
做到了,日子像自动加了滤镜;做不到,再贵的包也补不上心里的洞。
别把恋爱想成通关游戏,它只是日常细节的马拉松。
你跑慢了,她的心就凉半截;你牵稳了,她能替你挡子弹。
来源:情感解说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