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亿人民币听着吓人,可真把账摊开算,导演没掏钱,布景不花哨,2亿成本到底花在哪儿?
四亿人民币听着吓人,可真把账摊开算,导演没掏钱,布景不花哨,2亿成本到底花在哪儿?
一句话:观众的钱替宣传买单了。
老陈的面子确实值钱,60后、70后一看电视上的老面孔就心软,管它好不好看,票先买再说。
可等影院灯亮,灯光一照那身灰扑扑的戏服,心里咯噔一下:就这?
最尴尬的不是片子普通,而是“被感动”这件事被戳破。
片方一直等到票房稳了才说“别墅没抵押、片酬没打折”,套路就像亲戚借钱先哭惨,拿到了才解释“其实兜里还有俩钢镚”。
人情没毛病,忽悠味儿呛鼻。
黄渤、姜武拿了钱照样演,职业演员干职业事,本就不该被神化成慈善家。
可前期热搜通稿把“零片酬”“倾家荡产”当吆喝卖,等于把演员的饭碗抬成了功德箱。
掏钱的人发现里头放的只是工钱,能不窝火?
年轻人现在学精了,一听情怀先捂钱包,怕再被当韭菜。
中老年观众这回也长记性——下次陈佩斯再出新片,只怕心里先冒出俩字:真的?
信任掉地上,捡都捡不回来。
影视圈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也不会最后一次。
但玩票的人越多,翻车越快。
观众可以被骗一次,影院座位不会说谎,票房门槛实打实六个亿,达不到就是亏。
说到底,电影不是悲情剧透,把戏拆完了,还得把戏唱好。
情怀能开门,内容才能把客留住。
否则,再好的老招牌,也挡不住下一次的“退票”。
来源:娱乐圈的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