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科5年+规培3年,月薪6k;隔壁团播小姐姐,一晚上打赏8w,我学的不是医术,是笑话。”
01
早上刷到一条热评:
“本科5年+规培3年,月薪6k;隔壁团播小姐姐,一晚上打赏8w,我学的不是医术,是笑话。”
配图是一张辞职信,只有八个字——
“江湖再见,面包要紧。”
那一刻,我没笑,反而有点鼻酸。
02
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叫醒铁屋里的国人;
我们弃医从剧本杀、从直播、从卖保险,是为了叫醒银行卡里的余额。
同样一把手术刀,有人用它划开旧中国的黑夜,有人只能划开自己的辞职报告。
别急着骂“没情怀”,先摸摸自己的房贷,它比你更清醒。
03
我扒了2025年Q2的数据:
青年失业率暂停公布,但BOSS直聘新增“医生转行”关键词,搜索量同比暴涨317%。
最离谱的一条简历——
“前三甲医院心外主治,现寻宠物殡葬合伙人,能缝合能超度,双修。”
黑色幽默背后,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三线小城,硕士毕业规培完,月薪5k8,夜班从晚8到早8,中间抢救3次,写病历到指甲发麻。
而同城夜店气氛组,日结1k2,包宵夜。
你说“体面”,他说“花呗”。
04
有人吐槽:“医生越老越吃香,忍忍就翻盘。”
可现实是:
35岁前的工资叫“生活费”,35岁后的编制叫“抽奖券”。
熬到副高,发现科室缩编;
想跳槽,民营医院只要“自带流量”的专家;
开诊所,租金、设备、环评,三张A4纸就把积蓄打回原始社会。
你以为的“大后期”,其实是“大后期望”。
05
更扎心的是——
医学的“沉没成本”高到离谱。
别的专业四年毕业就能赚钱,医学生8年起步,一路考试像打怪,
等你终于能独立开医嘱,发现同龄人已经靠短视频买了第二套房。
“你不是在读书,是在坐时光机,出来一看,物价变了,世界变了,连爸妈的白头发都等不及你了。”
06
于是,出现了一幅魔幻拼图:
A面,高考医学院分数线年年涨,家长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进“白色象牙塔”;
B面,塔里的人排队跳窗,有人跳进直播间,有人跳进工厂,有人跳进剧本杀。
跳得狼狈,却跳得响亮——
“我不是不爱白大褂,是爱不起了。”
07
别急着唱衰“年轻人吃不了苦”。
他们能吃,只是不再吃“空心大饼”。
一位转行卖烤肠的前规培生告诉我:
“以前我值一个夜班,救一条命,拿80块;
现在我烤一根肠,赚3块,一晚上卖300根,
关键是,命是我自己的,肠也是我自己的。”
08
当然,也有人留下。
一朋友,儿科医生,去年跳槽去私立,工资翻倍,结果3个月被KPI逼哭——
“病人是上帝,上帝得给五星好评,不然扣钱。”
她现在的愿望特朴素:
“希望有一天,看病只看病,不用看脸色。”
可惜,私立要流量,公立要论文,病人要疗效,医保要控费,
四方拉扯,白大褂成了拔河的绳子,最后断的是医生的腰。
09
写到这里,不是唱衰医学,
只是心疼那群曾经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抄写一百遍的少年。
他们没背叛理想,是理想迟到了,房租却准点。
当“先谋生再谋爱”成为集体选择,
“弃医”就不是逃兵,而是时代在喊停:
“此路拥堵,请绕行。”
10
那该怎么办?
说高大上点:改革薪酬、增加编制、降低培考门槛、给年轻医生“试错期”。
说接地气点:
让规培生租得起房、让住院医吃得起外卖、让主治养得起娃,
别让“救死扶伤”变成“扶房贷、救余额”。
毕竟,只有医生活得像个人,他才有力气把你当人救。
11
最后,向所有还在穿白大褂和已经脱下白大褂的人致敬。
你们没输,只是换了个战场继续救人:
有人救身体,有人救生活,
有人救自己。
愿有一天,理想不再迟到,面包不再缺席,
我们都能大大方方地把“热爱”写进简历,
而不是偷偷塞进辞职信。
来源:茉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