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初秋,35岁的我在离职申请上签字时,手都在抖。看着银行卡里的余额,再想想每月7500元的房贷、2000元的孩子教育支出、5000元的全家生活费,没了固定工资,日子像悬在半空的石头,让人心里发慌。
去年初秋,35岁的我在离职申请上签字时,手都在抖。看着银行卡里的余额,再想想每月7500元的房贷、2000元的孩子教育支出、5000元的全家生活费,没了固定工资,日子像悬在半空的石头,让人心里发慌。
如今一年过去,不仅全家生活质量没降,还多了一笔应急存款。今天把我“不上班也能撑起家”的3个核心思路分享出来,给那些想跳出职场却纠结的人,一点接地气的参考。
辞职前我是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主管,擅长写文案、做活动策划。一开始想做全职自媒体,试了半个月才发现,变现远没有想象中容易。
后来换了个思路:把自己的技能拆成“小而美”的服务,卖给有需求的人。
帮街边小店写朋友圈宣传、短视频口播脚本,按条收费,一条60-100元。每月能接45-55单,收入2700-5500元;
给社区周边的餐馆、便利店做周末促销方案,从活动流程到引流话术全包,一次收费800-1200元,每月接2-3单,能赚1600-3600元;
在本地宝妈群开“5分钟文案课”,教大家写娃的成长朋友圈、母婴好物分享文案,每人收费100元,一期招35人,每月开2期,收入7000元。
这些活儿不用坐班,每天花3-4小时就能搞定,核心是“投入少、回款快”,彻底解决了辞职初期的收入焦虑。
辞职后在家时间多了,才发现家里藏着不少“隐形财富”,稍作打理就能赚钱:
空间巧利用把家里12平米的阳台改成“迷你储物间”,在小区群发布消息,帮邻居存放换季衣物、婴儿车、露营装备等大件物品,每月每平米收费55元,每月能赚660元;
定期整理家里的闲置物品,孩子穿小的品牌衣物、用了半年的小家电,清洗消毒后挂在二手平台,还会给物品拍细节图、写使用心得,每月能卖900-1600元;
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时,顺便帮4个邻居带早餐,每份收1元“跑腿费”,每月能赚120元。
下午接孩子时,帮2个双职工家庭接娃托管1.5小时,每个孩子每月收费650元,两个月收入2600元。
这些看似零散的收入加起来,每月能有4280-5080元,刚好覆盖全家的水电费、物业费、燃气费等固定开支。
辞职后常去菜市场、社区超市,慢慢发现,身边藏着很多“低门槛、稳赚钱”的机会:
每到周末,在小区群统计邻居需要的新鲜蔬菜、水果、海鲜,早上统一去批发市场采购,每份加6-12元差价,每次能赚220-350元,每月4个周末就能赚880-1400元;
家常小食铺我擅长做手工花卷、秘制酱菜,每天做25份,早上在小区门口摆摊,每份9-11元,很快就被邻居抢光,每月能赚6750-7425元;
宠物临时管家帮出差的邻居照看宠物,每天上门喂饭、遛弯、清理猫砂,每次收费55元,每月能接16-22单,收入880-1210元。
这些“小生意”不用租店面,靠邻里之间的信任就能做起来,关键是“灵活自由”,既能照顾家人,又能稳定赚钱。
最后想对你说:35岁不上班,靠的不是“暴富”,而是“用心”
这一年,我没靠高风险投资,也没做“一夜暴富”的项目,只是把自己的技能、家里的闲置,甚至每天的碎片时间,都变成了“赚钱的抓手”。
其实
35岁不上班,最难的不是“没收入”,而是“不敢打破固有思维”。比起盯着遥不可及的“大项目”,不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能做的”做到极致,慢慢就会发现:养活一家人,不一定非要靠朝九晚五的工作。
如果你也在纠结“要不要辞职”“不上班怎么活”,不妨先从盘活身边的资源开始,或许会有新的惊喜。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咱们一起聊聊“不内卷的赚钱方式”~
来源:婷姐姐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