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8日到9日,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三国在边境地区,首次举行联合边防军演。这场名为“边防合作-2025”的实兵演练,选址在三国交界地带,指挥所设在我国境内,三方边防部队齐聚一堂,展开了堪称高规格的联合行动。看似一次常规的演练,实则背后隐藏着重要背景。
9月8日到9日,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三国在边境地区,首次举行联合边防军演。这场名为“边防合作-2025”的实兵演练,选址在三国交界地带,指挥所设在我国境内,三方边防部队齐聚一堂,展开了堪称高规格的联合行动。看似一次常规的演练,实则背后隐藏着重要背景。
就在这场演练前不久,三国刚刚签署了“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合作备忘录。俄罗斯计划从位于北极附近的亚马尔气田出发,经蒙古进入中国北方,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这条管道一旦建成,将成为中俄之间最重要的能源大动脉。
就在合作项目敲定没几天,美国福克斯新闻主播杰西·沃特斯突然放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可能有人会炸毁这条管道,就像北溪一样。
这番言论让人一下子联想到2022年北溪管道的爆炸事件。那场爆炸不仅摧毁了俄欧之间的能源纽带,还引发欧洲能源危机,至今真相未明。那么,美国此番又是在暗示什么?中俄蒙三国又为何如此迅速地展开军事合作?难道这条能源大动脉,已经被某些国家盯上了?
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先后在丹麦附近海域发生爆炸。
调查发现,现场至少有4处人为破坏的痕迹,残留炸药成分明显。尽管各方都在甩锅,但谁是幕后黑手,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料称,这是美国海军在北约演习中埋下炸药,按照拜登的命令引爆。
拜登曾在俄乌冲突前公开说过,“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北溪二号将不复存在。” 这番话配合事后发生的爆炸,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其中的联系。爆炸之后,美国天然气公司迅速填补欧洲市场空缺,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中俄蒙合作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刚刚启动,美国媒体又旧调重弹,借北溪事件敲山震虎。这条新管道建成后,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供应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作期限长达30年,而且售价还低于俄罗斯卖给欧洲的价格。
中国因此将获得稳定、廉价的清洁能源供应,俄罗斯也彻底摆脱对欧洲市场的依赖。这条管道并不穿越公海,而是全程位于中俄蒙三国境内,从地理结构上看,安全性远高于北溪。
但美国的担忧也不难理解。中国目前已经几乎停止进口美国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进口量降到历史低位。而美国原本希望通过能源出口维系对华经济影响力,如今这些计划被打乱,自然不甘心。
9月初,中俄蒙三国三国元首举行峰会,三方就加强能源合作、排除外部干扰达成共识。仅仅几天后,边防军演迅速展开,不仅体现三国高度默契,也显示中方对能源安全的重视。演练设置联合指挥所,采用“谁境内、谁牵头”的机制,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快速反应、有序应对。
演练内容涵盖多国情报互通、敌方渗透模拟、边境封控等实际操作,完全贴合跨境管道可能面临的威胁情景。虽然打着“防范边境恐怖破坏活动”的旗号,但其中重点显然就是保护天然气管道,防止北溪悲剧重演。
蒙古国的角色也变得格外关键。过去这个内陆国家在地缘政治中并不起眼,如今却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必经之地。管道一旦建成,蒙古不仅能收取可观的过境费用,更能借此强化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对蒙古而言,保护这条管道就是保护自己的“金矿”与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中俄双方已建立起多层次的安全合作机制。包括联合军演、情报共享、边防协作等内容,确保关键基础设施拥有全天候、多维度的防护体系。 两国核大国身份本身就构成强大威慑,再加上地理优势和政治互信,西伯利亚力量-2的安全保障远超北溪。
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不断试图孤立俄罗斯,并劝说中国减少与俄方合作。但现实却是,中俄关系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持续升级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美国想用“炸管道”这一手段来打击中俄合作,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得逞。即便真的发生极端情况,陆地管道的技术修复能力也远高于海底管道。
俄罗斯拥有世界领先的管道建设与修复能力,中国工程队也具备快速响应的实力。即使管道遭袭,两国也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输送,保障能源不断链。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中俄能源合作大量使用本币结算,这直接动摇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随着交易规模扩大,人民币和卢布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比重也在逐渐提高。这才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9月7日,观察者网披露沃特斯言论时,就指出这并非一句随口之语。福克斯新闻与特朗普阵营关系密切,不少前官员都出自这家媒体,其中还包括前国防部长。这意味着,这类言论很可能代表一部分美国政客的真实想法与意图。
2025年,特朗普更是悍然下令轰炸伊朗核设施,丝毫不顾国际反应。这也说明,对美国来说,只要符合其国家利益,即便是破坏别国基础设施,也未必没有可能。
中国对此早有准备,边防联演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三方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强联合巡逻、情报协作,甚至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沟通机制。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这条能源大动脉不受任何外部势力干扰。
从结构设计到地理路线,从军演部署到战略协作,“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的每一步都体现出三国的深思熟虑。这不仅是一条能源通道,更是三国政治互信、战略协作的真实写照。美国再怎么威胁恐吓,也无法动摇这项合作的根基。
当年北溪管道被炸,欧洲各国忍气吞声,至今没有正面回应。而这次,如果有人胆敢动西伯利亚力量-2,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管。中方已经通过对美加征关税等多项举措表明,任何破坏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中俄蒙三国用实际行动告诉外界:这条管道,是我们共同的战略命脉,不容侵犯。中俄蒙三军的这次联合演练,不只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种态度的展示。北溪的悲剧不会在中国重演,这是中国的决心,也是三国的共识。
中俄蒙三方的战略合作正不断深化,能源通道的建设不仅关乎经济,更关乎安全。美国一再释放威胁信号,但面对中俄的强硬态度和实际行动,外部势力的图谋注定难以得逞。西伯利亚力量-2,不只是天然气管道,更是欧亚大陆新格局的缩影。
信息来源:
[1]福克斯新闻主播竟拿北溪恐吓中俄天然气合作,宣称“有人可能会炸这条管道” 观察者网
[2]张昕:历时20年,中俄蒙这两个争议点终于谈妥了 观察者网
来源:知鉴明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