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把肥料撒在“刀刃上”,记住三句话:先定目标、再配结构、最后看苗调。下面给你可直接上田的配量区间+时间表+操作口令,一篇说透不踩坑。
想把肥料撒在“刀刃上”,记住三句话:先定目标、再配结构、最后看苗调。下面给你可直接上田的配量区间+时间表+操作口令,一篇说透不踩坑。
一、先定目标
用“速算公式”把总量算准 需肥系数(经验):每100kg小麦籽粒大约需 N 2.3–2.6kg、P₂O₅ 0.9–1.2kg、K₂O 1.5–2.0kg。
多数田块的(按亩):
氮(N)13–15 kg/亩(折尿素29–33 kg/亩)
磷(P₂O₅)4–6 kg/亩
钾(K₂O)5–8 kg/亩
二、再配结构,基肥—返青—拔节“节奏表”
1)基肥(播前或播种同步)—“底子要稳”
基肥中可以先施用30%–40%氮肥、全量P 以及 50%–60%的K
推荐(按亩):
15-15-15的复合肥可以用 35–40 kg + 尿素8–10 kg(或等量配方肥),
秸秆多的地,按每100kg秸秆+0.6–0.8kg氮补一点;缺锌地基施硫酸锌0.7–1kg/亩或后期叶喷。
2)返青肥(看苗分区)—“把队伍拉整齐”
弱苗区(色淡、蘖少):提前追,尿素6–8 kg/亩;干地先小水后追或水肥同施。
适中区(叶色正):趁墒补5–7 kg/亩。
旺长区(深绿油亮、蘖多):推迟或减半(0–4 kg/亩),必要时轻镇压控旺。
返青期目的在“调结构”而不是“猛长势”。
3)拔节—孕穗(关键肥)—“稳穗增粒重”
氮:尿素6–8 kg/亩,条施/随水。
钾:补K₂O 5–8 kg/亩(折氯化钾8–13 kg/亩;氯敏感地用硫酸钾)。
镁与叶面快补(可选):孕穗—抽穗喷1%硫酸镁或0.2%–0.3%磷酸二氢钾1–2次,助灌浆。
穗肥原则:一般不再大量补氮,防贪青、倒伏和赤霉风险;确需提神,小量即可。
三、不同土情的“加减法”
酸性土(pH基肥可用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石灰与磷肥错开7–10天;拔节前补钾更稳。
碱性/石灰性土:磷优先磷酸一铵(MAP);二铵做种肥要与种子隔3–5cm。
盐渍/氯敏感作物区:钾选硫酸钾型。
缺硫:用硫酸铵/硫酸钾或叶喷硫酸镁。
长期秸秆还田:钾可下调10%–30%,但倒伏风险田钾别省。
四、把效率拉满的“四件套”
控释+速效搭配:播前控释复合肥40–50 kg/亩,拔节少量速效氮兜底,省一趟工。
看苗变量:留1/10对照,分区施肥;叶绿素仪/SPAD或无人机NDVI能更准。
五、两套口袋方案(按亩,直接可用)
方案A·常规分次
基肥:15-15-15 35–40 kg + 尿素8–10 kg(条施/侧深)
返青:弱6–8 kg、适5–7 kg、旺0–4 kg(尿素)
拔节:尿素6–8 kg + 氯化钾8–13 kg
叶喷(可选):磷酸二氢钾0.2%–0.3%±硫酸锌0.2% 1–2次
方案B·省工控释
播前一次:控释复合肥40–50 kg条施
拔节小补:尿素5–6 kg或含钾水溶肥3–4 kg随水
微量:缺锌地叶喷0.2%硫酸锌
两方案总氮均落在13–15 kg/亩区间,按土测与苗情微调。
六、不踩坑清单(记住就不翻车)
返青猛补一刀→改为分区后移;
只补氮不补钾→拔节—孕穗钾是主角;
表撒等雨→坚持侧深/条施+覆土;
穗期重氮→贪青、倒伏、病害风险上升;
沟不通就追肥→先排渍再施肥;
忽略微量→缺锌/缺镁拖粒重,叶喷兜底。
田间口令:“基肥打底、返青调齐、拔节稳穗;氮看苗、钾及时、位到根。” 照这张清单下田,你的“肥量拿不准”会变成“花得准、长得齐、穗更沉”。
来源:惠农科普讲堂